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木博士
西木博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93
  • 关注人气:9,7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喝对了吗》 第三章 牛奶 1、牛奶的历史功过

(2013-09-02 08:59:18)
标签:

牛奶

巴氏消毒

常温奶

复原乳

西木博士

健康

分类: 低碳饮食与营养革命

《你喝对了吗》

——饮品安全与营养革命

西木博士著(原创书稿,版权所有)

 

第三章 牛奶

 

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我们每个人出生后通常依赖母乳。然而,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现代人类是唯一成年后仍然喝奶的动物。有人说,地球上有终生食草为生的动物——食草动物,有终生食肉为生的动物——食肉动物,但没有终生吃奶的动物——“食奶动物”。你看到小羊或小牛长大后继续喝奶吗?你看到小老虎或小狮子长大后继续吃奶吗?人类到底该不该喝牛奶?

 

1、    牛奶的历史功过

 

早期人类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在长大后不再吃奶。哺乳动物在断奶后通常逐渐失去分泌乳糖酶的能力,无法再充分消化吸收奶中的乳糖。人类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七到八岁以后。在出生后两到三岁,婴儿的乳牙通常长满,可以咀嚼固体食物了,传统社会的母亲通常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断奶。

我们现在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的一生离不开奶,特别是牛奶。否则你就会缺乏钙,出现骨质疏松,或任意发生骨折。我们倾向于相信,喝牛奶是天经地义的,人类历来就喝牛奶。果真如此吗?

根据史学家们的考证和经济学家的研究,关于牛奶最早的可靠记录出现在4000-6000年以前。美国营养经济学家Popkin教授指出,在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巴比伦文化遗址中,史学家们发现了4000多年前闪族人饲养奶牛、制作奶酪和奶油的身影。我推测,随着大约从8000-10000年前开始的农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把剩余的粮食喂养牲畜,到4000-6000年前,畜牧业开始在世界各地兴旺起来。

不过,直到十九世纪初,牛奶的消费非常有限,仅限于那些饲养者、饲养者的家属和靠近饲养场的人们。因为生鲜牛奶在常温下只能保存几个小时,而后其中的菌群就开始欣欣向荣起来,使牛奶发生酸败变质。在18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从研究葡萄酒酸化原因和控制方法中,发明了著名的“巴氏消毒法”。把巴氏消毒法用于处理牛奶,保质期可以从几个小时到一天延长至几天到一周。到1900年代,巴氏消毒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流行起来。

然而,对于商家来说,巴氏消毒奶有一个严重的弱点,即必须在冰箱保存。在1960年代,一种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它可以使牛奶的保质期延长至几个月到一年,并且是在常温下保存。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其英文是Ultra-high Temperature,简称UHT。一般来说,UHT是指在135ºC以上加热0.5-4秒。在1970年代,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开始用于加工牛奶。

不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给商家们带来了两个头痛的技术难题。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的牛奶,特别是劣质牛奶,在存放三四个月后会出现牛奶分层。于是,牛奶企业开始在超高温灭菌奶里添加稳定剂和乳化剂。第二个技术难题是超高温处理使牛奶风味发生很大异化,于是,种类丰富的调味剂和香料被派上了用场。从此,食品添加剂在牛奶中大显身手。

与巴士消毒奶相比,高温灭菌奶价格更低廉,储存更方便,风味更多样,赢得了世界上许多低收入人群和浪漫人群的喜爱。今天,高温灭菌奶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流行,特别得到热情洋溢的法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以及我们中国人的钟爱。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牛奶的呢?中国的北方民族如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前后可能有2000多年的喝奶史。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司马迁引述变节汉史宦官“中行说”的话说:“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后来,部分学者把“饮其汁”解释为喝奶,也有部分专家则认为是饮血。

    然而,在传统汉族的食谱里,我们几乎找不到牛奶的影子。一方面,中国汉人绝大部分缺乏充足的乳糖酶。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奶牛每年只能产几百公斤奶,而外国奶牛可以年产几吨奶。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外国奶牛品种才被逐渐引入中国。在整个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牛奶在中国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牧区和大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举国上下“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呐喊声中,我们开始一面大规模饲养奶牛,一方面大举进口奶粉,奶制品在中国开始迅速普及。

    牛奶进入人类的食谱是福还是祸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Cordain博士发现,人类食用海鲜、肉类、蔬菜、水果和坚果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并且使人类得以不断进化,体质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达到顶峰。旧石器时代人类比现代人类高大30%以上,头颅也比我们现在大10%以上。人类食用粮食只有一万年时间,并且身体从此出现明显退化,从蛀牙、身材矮小、消化不良到寿命缩短。与此同时,用粮食饲养的动物的寿命也比同类野生动物的寿命大幅度缩短。人类喝牛奶的历史更短,只有5000年左右,伴随而来的是食物过敏和消化不良等病症的出现或流行。

    不错,粮食种植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我们还可以用剩余的粮食来饲养牲畜,生产肉类和奶类,包括牛奶。而乳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让我们能够养活更多的小孩和人口。然而,这是以个体体质的下降或健康的恶化为代价的。

    科学家发现,从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到今天,人类的基因仅仅改变了万分之二,即基本上没有变化。我们的基因遗传信息还不大熟悉粮食,也不完全熟悉牛奶;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还不太适应吸收粮食和牛奶。人体只能吸收粮食和牛奶中的部分营养,我们还需要对付和处理粮食中的“反营养物质”,例如凝集素和阻酶剂,或牛奶中不易吸收的成分,例如乳糖和酪蛋白。

    作为动物性食品,牛奶含有比粮食更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吃天然牧草的牛产的生鲜奶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与肉类相媲美。但是,作为人类的食物新宠以及液态食物固有的短保质期,加上人工饲养、人工授精、过度加工和化学添加,包装牛奶等奶制品带来的健康问题可能远远超过粮食,尤其是今日中国的包装奶制品。具体来说,牛奶等奶制品可能有以下“三分功”和“七分过”:

1.   牛奶含有丰富的脂肪;

2.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3.   牛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活性营养物质;

4.   牛奶中含乳糖,大部分成年人不耐受,特别是中国汉族人;

5.   “鲜奶”经过巴氏消毒,“常温奶”经过高温灭菌,使维生素减少,脂肪氧化,蛋白质变性;

6.   牛奶中的钙和酪蛋白遇热形成络合物,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7.   部分液态奶是由奶粉加水还原而来的“复原乳”,需要经过两次高温灭菌加工;

8.   牛奶里可能含有饲料和兽药里残留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和抗生素;

9.   牛奶中可能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如稳定剂和调味剂;

10. 部分牛奶和奶制品可能含有非食品添加剂,如尿素和三聚氰胺。

 

相关链接和参考读物

l  The World Is Flat: The Fads, Trends, Policies, and Products That Are Fattening The Human Race, Barry Popkin, published by Avery, a member of Penguin Group (USA) Inc., New York, 2008, p.46-48.

l  “Ultra-high Temperature Processing”, Wikipedia(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UHT

l  The Paleo Diet, Loren Cordain, Ph.D.,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p.45,109-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