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人文空巢老人评论周碧华文化 |
分类: 乱弹天下 |
不回家看老人将犯法作用多大?
据媒体报道,近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子女“常回家看看”已写入修正草案。也就是说,这部法律一旦通过生效,晚辈如果不常回家看老人将受到法律追究。
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闻名于世的中国,诞生这样一个条例,笔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悲哀。欣慰的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关照老人,老人们有可能从此不再晚景凄凉;悲哀的是,本属人伦家事,却非得动用法律来干涉了。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笔者认识的一对八旬教师夫妇,当年引为自豪的是培养了两个大学生儿子,一个儿子后来定居美国,一个儿子定居澳大利亚,现在单位上的年轻工作人员,都以为这对老夫妻没有后人,只看到他们在院子里相依为命的身影。这对老夫妻对笔者感叹说,含辛茹苦,没想到给美国和澳大利亚养育了后代。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老人死在家中多日无人知晓,有的老人为端一口水而倒在地上半天不能动弹。身为长辈,谁都愿意自己的后代有出息,工作顺利,能忍受的苦都能咽下,唯独这孤独之苦却不是能咽下的。随着年岁增高,这种亲情依恋更加强烈。国家准备出台这样的法规,足见现状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每个人都要老去,如果看到这样的晚景,那么青壮年时艰苦奋斗为孩子的意义又何在呢?
可是,“不常回家看看”却很难来量化,这个“常”代表多少次数?况且,现在的年轻人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的原因也不允许能常回家看看,古人要求子女“父母在不远游”,而现实是孩子都怀惴着梦想去了远方。因此,期待用法律来约束孩子们“常回家看看”,操作起来恐有些难度。要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还是得大力加强保障制度,养老金、养老院,以及大批具有爱心的陪护人员上岗,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从幼儿教育开始,就得进行孝心教育,父母们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能溺爱孩子,凡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必没有孝心,父母老了之后,咽下的是自酿的苦果。
总之,国家开始重视老人问题是一种进步,我们期待社会进步的同时,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
时政评论:
失足妇女不如称性工作者(图) 官员麦良与农民赵作海的命有何不同… 易中天也整不出的花样 湖南益阳做了件令国民痛心的事(图…
中国该如何应对充满野心的日本? 大熊猫兴兴惨死日本谁之错?(图)
女教师被县领导宠幸是福是祸?(图)
如何看待河南航空更名?(图)
湖北警察打错人带来哪些思考(图)
北大会让李敖的儿子李戡失望么(图)
劳动者失去尊严不能只责怪老板(图)
假如“死人”赵振晌不复活(图)
宁可断臂不愿剪断警服的警花最可爱(图)
为四百元状告铁道部意义何在? 福建惊现男版邓玉娇案?(组图)
给公民信用划分等级是一种进步
高数哥是学习型乞丐(组图)
酒店保安强暴少女引发思考(图)
经济学者缺乏政治见识令人惊讶
湖南浏阳万名干部宣誓是否做秀(图)
谁把优美的屁股亮给世界?(图)原临湘市副市长遭冷带来什么后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