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013-04-12 22:03:30)
标签:

首阳山庙会

从北麓登山

山体千疮百孔

看到了一棵狼毒花

杂谈

分类: 民风民俗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刘福新

 

 农历三月三的民间习俗太多了,以至于让我没法直接在编辑框里打字了。既然农历三月三的民间活动那么多,我何必滞留家中呢?昨日曾接到本县鄌郚网友刘文安老师的手机短信,说鄌郚金山庙会是昌乐三大庙会之一,这个我知道,金山我也去过,也于2008年发过博文,那儿的文化底蕴甚至比方山庙会还要雄厚。今日上午又打过鄌郚镇党委书记张义增的手机,本想去鄌郚金山,一看卧室里的挂钟,已经很晚了,总不至于一到鄌郚就吃饭吧?那金山庙会还拍不拍呢?于是去金山的打算取消。不大一会儿,孙希秀女士打我手机(我先打给她的,她的手机又放车里了),她说她老公恰好今日清闲,要去孤山赶庙会,我问她,车里还能坐几人,我老伴也想去。答曰,一块儿去好极了!

  如今的孤山(也叫首阳山)为了恢复生态环境,早就关闭了各个方向的登山道路,所以近年来这个庙会基本消停了。我也是本着亲自观察情况的目的,才登孤山(首阳山)的。

孙希秀女士开车,王道永先生坐在副驾驶位置,我与老伴在后座。车子一不小心驶过了孤山,返回寻找登山的道路,王道永先生接二连三地下车问路,结果我们还是绕了远路,这也好,因为我对任何事情都是十分重视过程的。这座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山体究竟恢复到啥样子了?我真的很想从北麓攀登仔细瞧瞧,而且除了前年我与老伴从十里堡村子登山受阻,以后就不曾再去过。为什么说登山受阻呢,十里堡朝南的山体被掏空了,与孤山(首阳山)主峰的连接中断了,我没有飞机焉能过去?这一次是在当地农人的导引下登孤山(首阳山)的,若不是今日孤山有庙会,即使当地农人也不可能来这儿,因为太难走了!可以这样说,根本找不到上山的路,旧时的小道也因开挖石头时隐时现,我说的这个问题完全真实,请看我发的上集图片(上集计有图片33幅)

凡是登山,就要拍景,就要拍人,但这次登山的最大收获是遇到了一棵稀少的药用植物——它叫——狼毒花!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车停一个废弃的石料场,从这里登山。脚底的石灰一踩就弄脏裤脚。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一个被承包的废弃石坑里,开着几枝苹果花。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3、上传的图片又不显示了,我也没法打注脚了。(好在博文发布后又显示了)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4、这个图片在编辑框里不显示,真是的!等发完博文看看显示不显示?(也显示了)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5、好歹有条因隐隐约约的旧山道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6、拍来路——松林间一条小路。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7、王道永先生登山热了。脱外衣了。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8、回拍来路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9、到这里看不到路了,幸亏从山上走下来一拨山友(凡是在山里遇到的人我都叫山友)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0、就是从悬崖边登山。当然了,悬崖不是自然形成的,是经济大潮裹挟着黄金美梦带来的恶果。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1、拍山北面(属于昌乐朱刘街道的地面)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2、拔了一棵小松树,挖了一棵老荆子。我不知道这种做法有何讲究?也不知道这种情况允不允许?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3、我真的没有批评这位山友的意思。但我希望孤山林场的护林队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4、回拍另两个中年汉子,因为其中一人说话很豪壮:“走这路有啥困难?不和走平路一样嘛!”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5、掏的千疮百孔的山体仍然没有复元。这个元气要想恢复谈何容易!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6、有的路很窄,像这个地方,粗大的身体还就是进不来出不去。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7、山都挖成这个样了呀!许多人在这里发了财致了富,可一直传颂着的孤山爷可就惨了。不仅仅是断臂截肢,还摘除了五脏六腑!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8、说一句很久以前的想法,以前那几年,凡是坐长途车到潍坊,一到朱刘地段我就觉得喘不动气,石灰粉末满天飞,石料渣滓遍地见。近年来好多了,但仍然消除不尽我对孤山一带的恐惧。因为我一直以来觉得从这里走一趟或许能患上肺病——这不是不可能的!怎么山下有一湾水,也黑儿吧唧的?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19、这位妇女懂得药草。就是她说:“这是狼毒花,有剧毒,是一位中草药,治大病,现在的狼毒花很难寻找。”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0、我老伴看到了一棵野花,我说像野蒜(我们当地俗称“檡蒜”)的花,我老伴说,野蒜的花是白色的,这是淡红色的。老伴拿出小铲就挖,恰好上边图片里的妇女过来了,说这是狼毒花。令我想起了一部电视剧,好像就“狼毒花”。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1、老伴挖出来之后放进口袋里,我也忘记马上拍照了,这是今天夜里用水洒过之后拍下来的。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2、花早枯萎了。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3、这几棵也是狼毒花,只是还没有开花。我说留着吧,不让老伴挖了。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4、这也是个本地妇女,竟有这副穿戴?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5、朝南拍(逆光)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6、远处是方山。关于方山爷与孤山爷下棋的传说一直流传着。看样子,这两位山神离得很近啊!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7、朝东拍。东边一个山头还算完整点儿。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8、快到山顶了,山顶就是“二贤祠”。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29、小憩的香客或游客。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30、经常拉我外出游览的孙希秀女士。孙女士已经成为一颗耀眼的潍坊市报刊界明星。她现在担任《经济观察》潍坊记者站站长、潍坊分社总编辑。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31、这是两位挖药材的。因为是远拍,我看不到它们在挖什么,只看到它们手里提着小头,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挖药草的工具。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32、同上



又到三月三,我登首阳山(上)   33、老伴又发现了一棵“刘姑嘴”(也叫“刘箍嘴”)。我以前的博文里屡屡提到这种野生植物。它的根部、茎叶、花朵都能吃,特别是开了的花儿,很甜。

 


  

附三月三资料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荠菜(串心草)以及歌会等活动。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壮族
   多在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
    多在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黎族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土家族
    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