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祭敖包呼伦贝尔敖包相会蒙古族民俗那达慕 |
分类: 呼伦贝尔情--内蒙 |
说起敖包,大家并不陌生,那石头垒起的高高土堆,那经幡张扬的多彩旗帜,那树枝绿草表达的愿望,是草原人们用以表达美好祝福的寄托。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这次参加呼伦贝尔那达慕大会,参加了大会会前的祭敖包活动,第一次参加比较正规且规模比较大的祭敖包活动,庄严肃穆虔诚的过程让人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
那天早晨我们清晨三点半起床,四点赶往陈旗那达慕会场的后山坡上,初升的太阳把余辉洒在草原上,人们的脸上都闪着暖暖的光芒。蒙古族崇尚的“敖包”,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这天前来祭敖包的是陈旗的领导还有众多的牧民,而且请来了喇嘛焚香点火、诵经。
祭祀供祭品最主要的是羊,还有点心和酒等供品。在主持人边吟边诵的祝福中,前来祭祀的人们排成长队,献上哈达,然后从左向右围绕敖包转圈,意为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众喇嘛诵经祈祷,人们自行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经幡、五色绸布条以示祈祷和祝福。
据说,祭敖包是草原上比较大型的聚会,很多青年男女就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可惜,这天我没有见到这情景,现在草原上的青年男女生活也走向现代化了,汽车、摩托几乎每家都有,这约会也就不成了问题,“敖包相会”只是成了一个传说。2006年5月,祭敖包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