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07-02-09 06:14:33)
分类: 美食·美味·素食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计算体重指数的方法为: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但是“超重”或是“肥胖”这样的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体形的标准表达方式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代表了体重(kg)和身高(m2)之间的一种关系。根据大多数官方发布的标准,如果你的BMI超过了25,你属于超重者;如果你的BMI超过了30,你属于肥胖者。男性和女性适用的体重指数标准是一样的。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我们所面临的肥胖的问题中,最让人沮丧的就是: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儿童越来越多,大约15%的美国青少年(16岁-19岁)属于体重超重者,另外有15%处在体重超重的边缘。根据国务院2004年发布的数据,中国儿童8.1%属于肥胖儿童,而且肥胖儿童比例逐年在增加。

对儿童来说:

肥胖儿童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挑战。你知道孩子们说话的方式是非常直率、甚至是肆无忌惮的;有时操场这样的地方对肥胖的孩子来说是个非常残酷的地方。肥胖的孩子更难交到朋友,经常被认为是懒惰缓慢而且笨拙的人。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碰到困难,而青春期形成的这种自信心缺乏很可能对他们一生都有不良的影响。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体重超重的青少年还要面对一系列医疗问题,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会很高,而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一系列致命疾病的预测性指征。肥胖的青少年更容易患葡萄糖不耐受,并由此发展成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原来只在成年人中发病,现在在青春期的孩子当中,发病的人数正在急剧上升。在肥胖的孩子中,血压升高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9倍。睡眠窒息症可以导致神经认知障碍,每10个肥胖的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这种睡眠窒息症。肥胖的儿童还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骨科疾病。最可怕的是,肥胖的儿童很有可能变成肥胖的成年人,这就显著增加了他终生被这些健康问题所困扰的可能性。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成年人来说:

如果你是个肥胖的人,你会发现生活中,你有很多事情都没法完成,没办法让生活过得更舒适惬意。你可能不能和子孙辈一起做游戏,不能长途旅行,不能参加体育运动,很难在电影院或是飞机上找到一把舒适的椅子,甚至不能充分享受激烈的性生活。实际上,即使是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你都可能感到背痛或是关节痛。对于很多胖人来说,站着的时候膝盖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让膝盖承受不了。如果你的体重太重的话,能显著影响到你身体的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精神健康状况,还会影响到你对自身的感觉和你的社交生活。所以,你看,即使肥胖不是一个关乎生死的大事,它也确实让你丧失了生活中的许多乐趣。

所以没有人希望自己是肥胖的。但是为什么美国有2/3的人体重超重呢?为什么1/3的人属于肥胖呢?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问题的关键不是缺少经费。1999年,与肥胖有关的医疗费用达到了700亿美元。2002年,仅仅3年之后,美国肥胖协会举证的有关费用则高达1000亿美元。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你还要考虑增加300到400亿美元,那是个人为控制体重,避免超重所支付的费用。人们选择瘦身膳食,或是大把大把地吃药以控制他们的食欲,或是改变他们体内的代谢过程,这些都成了一度风靡全国的时尚。
    这是一个惊人的财务黑洞,它吸走了我们的金钱,但是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回报。这就好像你花了40美元,找工人修好了你厨房里面漏水的水池,但是两周之后,水管又爆裂了,污水淹没了整个厨房,你不得不再花500美元对厨房进行彻底的修缮。我敢打赌你肯定不会再找那个修水管的人来做这项修缮工作。但我们为什么不停地使用那些无效的减肥方案、书籍、饮料、能量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花招和噱头呢?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这些方法不起作用,还要这么做呢?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十九)-肥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们赞赏大家保持健康的这种努力,我们也尊重肥胖者的人格和尊严,就像我们尊重那些癌症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但是需要批评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宽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被淹没在一个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这些宣传的目的无非是想把我们口袋里的钱掏空,再放到另外一个人的口袋中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让大家以合理的价格控制好自己的体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