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汉超先生对本人书评的公开反馈

(2025-08-30 10:28:17)
标签:

国家图书馆

海外中国问题研究

汉学

书评

中国学

分类: 读书
感谢顾犇主任在百忙之中迅速撰写并发表书评,对我给予了毫不吝啬的褒奖与鼓励。
初入国家图书馆时,同事们时常谈及顾主任的微博和博客,赞其内容妙趣横生,并推送于我。我平日浏览微博不多,但唯独对顾主任的微博情有独钟,总喜欢去他的微博下“逛逛”。他的微博宛如一个奇妙世界,不仅有许多精彩的抓拍瞬间,更像是一扇通往多元领域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图书馆界、出版界乃至音乐界等众多领域的奇闻轶事。那些鲜为人知却又引人入胜的“八卦”,充满了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历史学专业的我乐此不疲。
2012年,我开始担任科组长一职。随着业务的深入开展,在中国学服务过程中,我遇到诸多采访和编目方面的问题。除了向外文采编部的科组长们咨询外,若在走廊里偶遇顾主任,我也会抓住机会及时向他请教。每次顾主任总是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不仅如此,他还会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对图书馆的发展谈一番独到的见解。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熟悉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这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交流中,我与顾主任渐渐熟络起来。
尤其是2017年之后,当顾主任得知我计划撰写国家图书馆中国学的发展史时,更是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他不仅将自己出版的《书山蠹语》(2013)、《书人乐缘》(2016)、《书蠹精语》(2018)、《书蠹卅载》(2023)等系列精彩随笔慷慨相赠,让我得以从他的文字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更让我感受到前辈对后辈的关爱。顾主任还会将自己了解到的中国学方面的学术信息第一时间与我分享,推荐我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为我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在图书馆从事学术研究,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位“孤勇者”。缺乏良师益友的研讨切磋,也没有与学生们教学相长的互动体验,学术研究的道路难免显得有些孤独和艰难。顾主任在我的学术成长过程中,不啻于一位能够时常请益的良师。
2022年年底,拙编《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出版。顾主任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进行推送,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如此,他还迅速撰写了《传承和发扬:读〈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有感》一文,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隆重推送(2023年2月7日)。2023年5月,顾主任还欣然应允参加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为拙编举办的新书推介会,并在会议上做发言。
此次拙著《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学:1909—1949》的出版过程与上次有所不同,出版社希望提前做些宣发。顾主任得知后,主动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引起许多同事和朋友的广泛关注。由于拙著印刷时我恰逢开会,未能第一时间将书赠予顾主任。次日,他拿到书后便赞不绝口,连呼“不容易”,并主动提出阅读之后要写一篇书评。考虑到拙著字数较多,我原本以为顾主任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书评。未曾想,他今日便已写就。字里行间,不仅饱含着对我学术成果的褒奖与肯定,更透露出他对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期许。
在《传承和发扬:读〈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有感》一文的最后,顾主任满怀深情地寄予希望:“在我们逐渐淡出舞台的时候,有人拿起接力棒,就是我最感到欣慰的事情。”这句话如同一股暖流,让我深受感动。百余年来,国家图书馆始终秉承着“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传承、社会文明的延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身影。他们如同接力赛中的运动员,一个接着一个,带着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将这份责任和使命稳稳传递下去。如今,我也成为接力棒传递中的一员。这接力棒里装着前辈们的心血和期望,我会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和满满的责任感,稳稳地跑好自己这一棒,也希望能够在将来传递好自己这一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