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SBD翻译完成

(2007-11-12 12:59:47)
标签:

著录

书目控制

isbd

标准

条例

规则

编目

国际图联

图联

今天终于交出了ISBD中文翻译稿,希望能在明年初出版,也希望这是全世界的第一个译本。据我了解,其他语言的译本(例如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版)最早也要到明年四月出版。从今天起,我可以晚上早一点睡觉了。不过不会休息太多天,马上又要投入其他工作。

翻译工作持续了大约有半年时间,四月我就接到了未出版的草稿,八月基本翻译完成了。八月去南非之前,我收到了正式出版的样书。在南非期间,我参加了该书的首发式。九月从IFLA回来以后,白天忙于处理各种杂务,晚上抽空修改译稿,并核对八月正式出版的印刷版。

交给出版社以后,最令人头疼的是校对清样了。ISBD里面的例子包含各种语言,有各种西方语言,还有日语、中文、韩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按以往的经验,出版社在排版各种文字的稿件时,经常会出现问题,例如半角字符的问题、西文重音字符的问题等等。我都向责编交代了,希望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译者前言

ISBD是国际图联主持制订的一套关于文献著录的国际标准,也是我国编制编目规则的主要依据。在中国,ISBD的最早的汉语版本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于1980年翻译出版的铅印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专著本)(毛卓明译、阎立中校),全书64页,依据1974年首次标准版译出。北京全国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83年12月出版了油印本《国际标准书目著录(非书资料)》(胡广翔、潘双琴合译)。后来,ISBD的各个专门版本的中译本分别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版本和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版本。

ISBD改为统一版后正式出版,是国际编目界的一件大事。为了便于大家尽早了解ISBD统一版,推动中文编目的国际化进程,本人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该文本的中文翻译工作。今年8月,在统一版正式出版之际,本人有幸成为ISBD评估组(ISBD Review Group)的成员,开始参与ISBD的下一步修订,计划于两年以后完成这一阶段性的工作。希望本中文翻译版能有助于大家深入理解国际标准,也希望大家能及时对原文和本人的译文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本人改进修订后的译文,或者向评估组转达修订意见。

在本版的翻译中,本人尽量沿用过去约定俗成的术语。但是,过去有一些术语容易产生歧义。例如“专著”这个术语,估计最早的译者对monograph的含义了解不清,而且又没有贴切的译文,就出现了这样的中文翻译,本人不打算沿用。好在统一版中基本不出现这个术语,主要用monographic resources,所以本人将其译为“单行资源”,以区别于“连续性资源”,这个译法也符合英文monographic的本意。类似的术语翻译问题还有“分部(栏目)”、“地图”(舆图)、“书末出版说明”等,本人在词汇表中对中文译名作了解释。

翻译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尊重原文,但是比较拗口;另一种是意译成分大一些,便于读者理解。对于这部国际标准,本人基本采用尊重原文的译法,体现原文的风格和措辞结构,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所以行文难免有一点晦涩。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人还提供了许多例子中说明性文字的中文翻译。英文原文有个别地方(例如参见的章节标号)出现错误,本人在中文版中已经改正,并同时建议ISBD评估组在下一修订版中改正。有个别句子措辞不严谨,容易产生歧义,本人也按原文翻译,并建议ISBD评估组修改措辞。

根据与版权所有者的约定,译者按英文原文的编排体例翻译了原英文文本的所有内容。但是为了中国读者使用便利,本人将索引进行了重新排序,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此外,原索引中由于英语语言特点而产生的某些条目,在中文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由于中文语言的特点需要增加某些条目,译者略微进行增、删、改等调整。

如果时间充裕,应该有更多的专家能在出版前阅读译文草稿,避免翻译不当之处。但是为了及时让大家了解ISBD的最新译本,本人只能自己尽力而为了。因此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好在ISBD统一版刚出版以后就开始了修订工作,估计两年以后要出版修订版,我们可以在翻译修订版时进一步改进中文译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