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怎样才能提高生物和数学成绩
(2009-04-12 08:02:05)
标签:
高考知识点课本数学成绩植物体教育 |
分类: 高考指导 |
杨老师:
你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我看见同学在使用了你的学习方法后,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在这我有问题咨询你。
我的成绩一直不太好,我是选修生物的,但是选科一直是考50,60分,有很努力学习,即使学了就忘,学的快,忘的也快,数学也是考一样的分数,就是想问你怎样提高,剩下高考只有半年了,甚至不到,我该如何提高。希望你的来信。
这位同学:
您好!我们常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这就是说学习生物要仔细读书——教材要一页一页细读,记牢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来临之前至少把读两遍,同时要学会读书,并在会读书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另一方面对知识进行串联——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外延大小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如学了植物体的组成,可以将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将这些知识单列出来,因为这些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学了就忘,学的快,忘的也快”的问题。
下面附上怎样看书学习供你参考:
①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②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③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④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⑤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⑥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⑦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⑧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你说“数学也是考一样的分数”建议你认真分析数学试卷,看看自己是所学知识没有掌握,还是解题不符合规范?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粗心大意问题?如果是知识没有掌握,那么就有必要扎扎实实看课本内容,在地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果是解题不符合规范,那么就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严格按老师的答题要求去做。比如,规范语言叙述: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切不可随意杜撰符号和术语等等;答案规范: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如果是学习方法问题,那么我建议您到我的网站参考我所撰写的《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外乎课前预习(明确将要讲的内容的重难点,带问题进课堂),课堂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节奏走,把所带的问题弄懂弄透),课后认真复习(建构知识体系);虚心(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遇到疑问不要轻轻放过,要追根究底。)、巧心(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敬请你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