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也有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2010-11-04 05:52:38)
标签:

社区医疗

医疗改革

深圳福田

杂谈

分类: 医生哥谈医改

广东也有好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们新医改方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医疗下社区。社区医疗不是我分工分管,但是,作为主管医疗的人,应该多关心,多了解,多思考。北京以及省外有很多社区医疗做得好的经验,其实广东也有。这里介绍的的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

 
    深圳市福田区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不断加大社区卫生建设力度,构建完善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为保障辖区居民健康做好卫生服务。
    福田区总面积78.04平方公里,设10个街道办事处,94个社区工作站。2009年底,总人口163.35万人,其中常住居民120.61万人(户藉人口60.4万人),流动人口42.74万人。
    全区卫生资源相对丰富,有市属医院6家(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眼科医院),区属医院5家(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慢性病防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民营医院10家,门诊部40家,诊所114家,企事业单位内部医务室93家。区属卫生资源占辖区总卫生资源的四分之一。

    福田区从1996年开始试点,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康中心88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49.9万份。2004年创建成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7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社区医疗的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区级财政逐年加大对社康中心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1996~2001年,配套市财政开办经费给予社康中心开办经费。
    从2002年起,按服务人数10元/年的标准给予维持经费;从2003年开始,增加社康中心租赁补助经费,2005年起实行社康中心用房租赁经费全额财政补助政策;2006年提高开办经费至30万元与维持经费按服务人数20元/年标准;2007年增加新建社康中心每家50万元的设备购置经费;004~2009年共计投入29074.58万元,占年度卫生事业经费的比重从17.67%提高到32.8%。

    福田办社区医疗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社康服务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得到居民认同,初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目标。

    服务人次年均增幅达22.5%,至2009年底,社康中心每人次平均费用43.8元,是区属医院每门诊人次平均费用90.81元的48.2%;

 

    公共卫生服务比重由04年的31.6%,增加到09年的42.2%,服务人次年均递增29.8%,高于基本医疗服务增长幅度。基本医疗服务年均增长18.5%,至2009年,社康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人次达到156.4万,占区属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的56.3%。

    从07年引入第三方满意度评估机制以来,辖区居民满意度逐年提高,2007年居民满意度73.15,2008年居民满意度77.17,2009年居民满意度84.36,2010年居民满意度84.92。

    社康中心是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目标,提供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面向全人口服务的原则,确保了不同人群均能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

    他们按照“合理规划、健全网络,统一配置、完善功能,充实内涵、形成特色”的社区卫生发展思路,先行先试,给予人、财、物政策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确保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诊疗服务功能的落实。

    他们合理制定规划,健全服务网络。1997年制发第一版《福田区社康中心设置规划》(下简称《规划》)至今,每隔三至五年,根据福田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变化和行政区划调整,补充完善《规划》。2007年起,推行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制定了社康中心“基本建设装修标准、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基本人员配备标准、基本服务项目标准、基本药物目录标准”,规范建设。 
  

    政府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重大民生事业予以优先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社区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人事政策方面:04年每个社康中心定编职员3人,07年重新核编为职员4名和雇员1名。

    在财政政策方面:05年中心房屋租赁经费全额财政补助政策;07年为每家新建社康中心增加50万元设备购置经费,减轻举办医院运行成本,确保公益性。

    在药品政策方面:08年4月开始实施社区基本药品零加成政策。
    在医保政策方面:辖区社康中心全部纳入综合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少儿医保定点机构。
    他们制定资源共享政策,将中心作为提供计划生育咨询与技术服务、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低保人群优惠服务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
【经验】

制定基本标准,规范社区服务
1、制定“五项标准”,统一规范管理:基本建设装修标准、基本设备配置标准、基本人员配备标准、基本服务项目标准、基本药物目录标准,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2、推进“六进社区”,提高服务能力:医院专家进社区、科普读物进社区、适宜技术进社区、中医中药进社区、妇幼慢病进社区、心理卫生进社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社区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卫生服务。制定《专家下社区办法》、《医务人员技术职称聘用办法》,将高级职称聘用与下社区服务挂钩,保障了每家社康中心每周有3个半天有医院专家坐诊服务。
3、规定“四个明确”,确保医疗安全:明确“转诊流程、转诊指征、优惠措施、评价标准”,完善双向转诊运行机制,确保了医疗安全。
4、引入第三方评估,检验服务绩效:邀请中介机构客观评价社康中心工作绩效,客观评价各社康中心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社康服务优劣的重要标准。


采取引进培养途径,充实社区卫生队伍
   采取了“自主培养、多方引进、以老带新、以费养事”措施,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统一社康中心业务信息和人员培训管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引进力度,选拔优秀人员到社区工作
    制定了《社康中心雇员管理办法》和《卫生系统临聘人员管理办法》等保障措施,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全社区医务人员90%以上接受了岗前培训,60%接受了岗位培训。建立了全科医学理论培训基地1个,规范化培训临床实习基地1个,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5个。
    2007~2010年,共选送34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加全市为期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08年,公开招聘社康中心职员20名、雇员116名。2009年,全区公开定向招调社康医技人员178名,其中职员123名、雇员55名。
    要求各单位适当聘用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专业人员,加快改善社康中心人员结构,降低社康临聘人员比例,提高医务人员稳定性。


坚持公共卫生服务优先,完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一是实行健康教育为先导,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保健、康复等各项服务中;
   二是在社康中心设立卫生防病、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岗位,明确职责,落实专人,构建了以社康中心为网底的服务网络;
   三是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计卫联手,育医结合”工作,依托社康中心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和技术服务;
   四是在社康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以街道为单位设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制定残疾人社区康复管理办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