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金鳌洲塔之前,以为那里只有一座明代的塔而已。去了之后,发现古塔已经封了起来,无法登临,只能对着它空自兴叹。东江之水汤汤而去,风拂翠竹沙沙作响,古老的榕树低垂下繁多的根系,土红色的如同流苏一般。塔一角的古塔展览馆没有神马意思,全是些图片,一件像样的展品都没有。倒是这满院子的石像生成了旅游的重点。
在这之前,紧紧在沈阳见过清代的石像生,明代的尚没有见过。据说家乡明代名将王越墓前也有很多的石像生,只可惜文革期间被破四旧推倒拿去修水渠了,悲哀啊。真没有想到在东莞这样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异军突起的城市里,还有一方地界好好的保管着这么多的明代石像生。

这些石像生都是从东莞辖区内各镇街搜集而来的,大批次的有三次,所以这些石像生也能很清晰地看出有三种颜色,这是因为它们多是就地用料,石质不同,色泽各异。这些原本应该守卫着墓主人坟前的石像生,此刻却客居他乡,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感到水土不服。这些石像生造型而已,有持简而立的文臣,也有握剑而站的武将,有墓主人生前骑过的良驹,也有麒麟、老虎、狮子等猛兽以及羊等。神态各异,但保护上有些不太到位,这些石像生都沐风栉雨的,南国茂密的树木已经完全遮住了他们的脑袋,好似盖上了一顶绿盖头。身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很多纹饰已经看不清楚了,很多石像生我已经无法辨认出它们是什么,只能根据一旁的提示去想象它们以前惟妙惟肖的样子(当然与我见此类东西少也有关系)。不过这些石像生线条比较粗,尤其是文武大臣,感觉都呆呆的,武将的宝剑犹如匕首一般,形象上是挺有武将的虎背熊腰的,但一看就觉得这是一个草包将军。武将的铠甲雕刻还是很精细的。而文臣则一般慈眉善目的,微微垂着二目,山羊胡子胸前飘一把,很难看出有多么智谋。

除了石像生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石刻。进公园路口两旁的两只红砂岩的石狮子应该不是石像生,它们应该是身上原驼有柱子、牌坊等之类的,而正对路口的草坪见卧着一只已被称为“龟”的赑屃,上面的石碑已经不见了,没想到一换地方,连皇族的身份也没有了。这只可怜的赑屃大概有点亡国之君的样子,李后主在南唐宫中那是吃香的喝辣的,到了汴梁城虽然仍有好吃好喝的招待,但无一日不提防,无一夜不难免。只有没有心肝的刘禅才会乐不思蜀,唉,可惜了这只赑屃了。
公园内正在修整树木,砍弃下来的枝桠都堆在石像生的周围,腰里深的枝叶更让人担心这些石像生,如果可以,可以在现在古塔展览馆辟成石刻博物馆,将这些石像生好好的保管起来。















东莞游记系列:
观音山与银瓶山
碧海银瓶山
旗峰山
可楼邀群山
走不到的金鳌洲塔 夜游旗峰山
榴花塔
在可园:品岭南园林之美(上)
在可园:品岭南园林之美(中)
在可园:品岭南园林之美(下)
金鳌洲主题公园
金鳌洲塔
走向共和
辛亥百年
农家之乐
塘唇古村落
寻找却金亭碑
塔下石像生
绿道之美——走进黄牛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