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药仙人去不返

标签:
冲虚古观洗药池葛洪八卦灯笼花丘逢甲稚川丹灶道教乐曲浮雕西湖 |
分类: 【天涯行者】 |
在冲虚古观的右后方,有一八角池塘,名曰洗药池。据说是当年葛洪经常洗药的地方。这些字是丘逢甲题的。
现在的洗药池,里面种着番莲,秋日的莲叶青黄红橙色色俱全了,带着一份末日的艳丽。池子周边是旺盛的商铺,游人络绎不绝,在这沾满仙气的地方开一个小茶馆,山的灵气,人的仙气,真的全都有了。
葛洪炼丹灶
池塘一侧长着一颗漂亮的灯笼花,起初我都没有太注意,因为一游客诧异的说了一句,太像灯笼了,所以不禁就多看了几眼,果然像极了。
稚川丹灶,据说也是葛洪大仙用过的,不过现在的是清代的仿品了。
丹灶上的精美浅浮雕
冲虚观前的广场上已经在演奏道教乐曲了,很动听。
附:来自百度空间
洗药池是由青砖砌成,面积约15平方米,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平时洗制采集中草药的地方,池旁有一苍劲巨石,呈椭圆形,宽4米,高3米,这是古钓鱼台石,临池的巨石上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咏:“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另外还刻有“祁子隐居”四字。1988年,洗药池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葛洪 (284—363),字稚川,号抱朴子。江苏丹阳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从孙。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文武兼备,被晋惠帝封为伏波将军,晋元帝司马睿登位时为丞相。为求练丹修身,弃高官厚禄,携妻带子,隐居罗浮。在山积年,优悠闲养,著作不辍,以丹鼎生涯终老。关于葛洪之死,《罗浮山志》称:“葛洪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葛洪在罗浮山写下了有名的炼丹著作,为研究我国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主要著作有《抱朴子》、《肘侯备忘录》、《金匮药方》等,是我国最早的化学研究先驱。英国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称:“整个医药化学来源于中国”。“公元早期道学家中产生了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术士抱朴子”。
葛洪不仅在阐发道教理论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罗浮山设东、西、南、北四庵授徒。南庵后来建成冲虚古观,是岭南道教的祖庭。
国庆惠州行系列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