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风度与性情

(2016-04-22 00:18:24)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快乐阅读

孔子的风度与性情

丁启阵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论语·先进》

 

陈、蔡,是孔子周游列国十余年最窘迫的一次遭遇。大致情形如下:

鲁哀公四年,孔子离开叶国返回蔡国,在那里住了三年。这时,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出兵救陈,屯兵城父。楚昭王得知孔子在陈蔡之间,派遣使者礼聘孔子,准备委以重任。陈、蔡两国几个管事的大夫担心孔子到楚国得到重用之后,会对一直都看不惯的他们不利。于是相继派遣劳役徒众,将孔子师生围困在旷野之中。围了数日(有说七天的),孔子师生绝粮,弟子们都饿得站不起来了。孔子本人挺镇定,讲诵弦歌不衰,但弟子中有人抱怨,有人信念动摇,形势非常糟糕。最后,孔子派子贡出使楚国,楚昭王派出军队,这才解了孔子师生的围,救他们于濒死之境。

“不及门”三字至少有三种说法:一、未登堂入室;二、不及仕进之门;三、不在孔子之门。

未登堂入室,这说法不符合事实。跟孔子一同困厄于陈蔡知之间的弟子,有天赋最高的颜渊,有日后职位最高、财富最多的子贡,有忠勇无双的子路。如果说,他们都未登堂入室,真不知道谁是圣人之门的高足了。可见,第一种说法根本不靠谱。

第二种说法,不及仕进之门,是郑玄提出来的。刘宝楠引《孟子》“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进而认为是指孔子没有弟子仕于陈蔡。这是说,孔子在叙述往事。

第三种说法,不在孔子之门说是朱熹提出来的。朱熹认为,孔子想起当年跟随自己在陈蔡之间受苦的众弟子,此时都不在门下,“盖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这是说,孔子在抒情怀旧。

那么,这里孔子到底是在叙述往事,还是在抒情怀旧呢?我主张后者。理由有二:一、时过境迁,还做没有弟子在陈蔡做官的说明,孔子不是祥林嫂,应该不会这么罗嗦;二、事后怀念,说明孔子当年的镇定,是表面现象,内心其实是不平静的。这才说明,孔子是个有趣的人,有情义的人。

东晋名相谢安,淝水鏖战之际,故作镇定地跟人下棋。得知自己侄儿谢玄率领的晋军大获全胜后,进门时到底没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磕断了屐齿。

历史名人,优雅风度基本都靠装;但内心深处是有真性情的。有真性情,才是真名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