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跑步这件事 |
昨天参加了李宁Irun俱乐部的3000米测试赛。因为报名报的早,发号码时候是1号,真是百年不遇的偶发事件,用句春节晚会的话说“我骄傲”。跑完成绩12分19秒。排在我们组18人中的第9位。正好是中间,和我上学时候的状态十分吻合,高不成低不就。清华博士跑友刘元庆说,他们学校的3000米,12分20秒就是满分,让我稍感欣慰。捎带感慨,这里的高手真多呀。
那天是个很热闹的有风的晴天,我们下午齐聚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操场,进行第一季度的3000米超越挑战赛。因为是第一次组织3000米(以前都是5000米),所以大家的成绩,在“超越自我”这个评判标准上都是清零了的,于是,剑拔弩张。测试赛时间定在下午2点,要求1点集合,我上午早早吃过午饭,12点出发,1点15分到的交大东区。交大东区原来叫电力高等专业学校,后来合并了,很多学校都合并了,名称都变得毫无个性,连主攻什么专业都变得模糊不清了。我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上学时候经常去电力高专看电影,当年瘦人乐队刚出道时候的演唱会还在电力高专看了一次,气氛不错。我记得学校操场是在进门往前走然后左拐,可是今天一看,位置不对呀,恰巧遇见飞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地告诉我操场位置。恍然大悟,我印象中那个进门向前然后左转是操场的学校是中央财经大学,原来印象中的很多相似事物,已经混作一团。
我到的时候,人来得还不全,大约1点半发号码坎肩,大家合影。约摸到了2点20,第一组开始跑,女子中年组,然后是女子青年组,男子青年组和男子中年组。我的比赛比较靠后,闲来无事拍了些照片,差点错过开跑。3000米不是我的强项,最主要的是我跟本就没对自己3000米测试过,想当然地认为平时跑8公里的节奏配速,哪成想,一启动,就见各路豪杰蹭蹭蹭吃了大力丸一般撒丫子就开蹽了,马上让我陷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身边的猛将一个个喘着粗气通过,我心想,不好,得快点,不然穿了个1号跑倒数第一多不招人待见,无鞭自奋蹄,结果,很好,在第三圈就把自己跑屁了。速度每况愈下,跑得连滚带爬,好在身边的同志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快得依旧快,压得住的依旧不慌不忙,我这样瞎胡闹得依旧越来越慢,放眼望去,阵型保持得不错,观众也能看出大概的规律。路边有些认识的人为我加油和拍照,每到拍照地点我都加快步伐显得轻松一些,到了没人看的时候再叫苦不迭,唉,身披一号害死人呀哈哈哈。
还好,7圈半很快就到了,还没来得及抱屈和表现毅力,就在丢盔卸甲的状态下完成了本次测试赛,一过终点,工作人员给了个名次号,上面写着看不出是6还是9的号码。后来我用最笨的方法数了数,确认是9。另一个工作人员把我的坎肩收了,还没来得及照张相片。我觉得以后应该改一改,专门让大家穿着号码衫跑完满头大汗来张相片,这才像运动员吗,虽然只是业余的。
完了之后发奖发证书,高手们在大牌子前面,映着一抹金黄的夕阳,接受李宁公司的奖品和俱乐部的奖品,让人看着挺高兴。赛后飞鸿感慨道,自己比原来快了,却排在第四位,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前三的。足见整体水平有进步。
是呀,超越挑战赛,超越自己是种进步,越来越多的整体水平提也是进步,更多人的参与,或者更多的普及,则更能体现此项运动的价值。
本次男子前几名,老将居多。年轻人尚需努力,肯定是练的不刻苦。我想相信一句话:时间是挤出来的。训练同样。
15号早起看直播首尔马拉松,想到北京老庄也在里面跑,觉得几分亲切了。肯尼亚选手包揽1、3、4、6名,埃塞俄比亚选手第二,韩国的39岁老将李奉洙获得第五,2小时10分40秒。女子选手,埃塞俄比亚选手第一,韩国选手第二,中国的魏亚男第三。今年恰逢韩国马拉松80周年,不过,他们依旧是银标大赛,差距可能在参与人员比例和转播水准吧。
一个惊奇的发现,首尔这个体育场,长得这么像鸟巢呢?
马拉松是个任重道远的活儿,测试赛是个短兵相接的考查点,参加跑步的都是闻鸡起舞的主儿,在这个氛围里,最能体会男女老少当自强的气息。他比逼上梁山好的地方在于,压力更多的来自于惺惺相惜吧。
准备活动有模有样
跑起步来英姿飒爽
意气风发
兢兢业业
裁判员翘首凝神盼佳绩

两位大侠切磋交流
一位美女场边助威
来张冠军特写
还有深沉的帅哥
ok,夕阳下,跑完了,你们接着踢吧。
乌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