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降临时 我别无选择

标签:
5.12一周年抗震救灾四川江油纪实演讲博客生活休闲杂谈程晓霞健康 |
分类: 日记篇(我的喜怒哀乐) |
仅以此文献给四川纹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 文/程晓霞
黑龙江省医院5.12演讲赛,程晓霞演讲:当灾难降临时 我别无选择!相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8.0级地震!景色优美、世外桃源般的天府之国刚刚还生机一片,顷刻间房倒屋塌瓦砾成堆,顷刻间数万生命化为青烟……巨大的哀痛笼罩着中华大地,共同的灾难让全国紧急行动起来。我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听从组织召唤,迅速奔赴灾区。
记得那是2008年5月17日,刚刚轮到近两个月才能遇上一次的双休日,原打算周日去医院看望危重病人,因此周六那天正抓紧时间在家里忙着家务。下午两点多突然接到院里要求紧急赴川、原地待命的电话。当两点半第三个电话打来时,距离到机场集合的时间仅剩五十分钟。灾情就是命令,时间紧迫,我别无选择。来不及准备,来不及诉说,来不及告别,甚至来不及安排患者,从接到第一个待命电话到赶赴机场,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经各级领导简单接见和嘱托后,我们乘机南下,傍晚在北京机场转机,在气流的颠簸震动中,于午夜抵达成都,并连夜向灾区进发,次日清晨到达绵阳市待命,傍晚到达重灾区江油市。
灾区的条件异常艰苦,在四川.江油我们度过了22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在那里,我们经历了危险恐惧、高温酷暑、暴雨雷电的考验,经历了恶劣环境下余震袭扰、疾病缠绕的磨砺。在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洗礼之后,我获得了精神与情感的升华,对责任和义务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进驻江油中医院后,临时搭建的“帐篷医院”条件简陋,我们男女18人共同住在用塑料编织布和铁丝搭起的帐篷里,睡的是塌腰的折叠床,吃的是压缩饼干、方便面等简易食品。紧挨着我们的是灾民的帐篷,震后出生的几个婴儿夜里频繁啼哭,受余震惊吓的小狗儿们吠声不断;帐篷内苍蝇、蚊子、跳蚤、小飞虫应有尽有,住得久了连老鼠也大摇大摆地在帐篷内自由穿梭;每天处在30度以上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不动弹都是一身汗,工作起来更是汗流浃背。但是,我们战胜了频繁余震带来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饱满的精神、热情周到的服务,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我积极参与肾脏病人管理,提出治疗建议;对病人进行疾病自我保健宣传教育,给当地医生解答肾病疑难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还把自己的新浪医疗健康博客、手机号码介绍给大家,表示今后愿意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接受大家咨询,进行健康指导。
为了让家乡领导、同事、亲人每天都能了解医疗队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每天查房后很少休息,匆忙扒几口饭,便抓紧时间把医疗队员的感人事例和难忘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并担负起了兼职战地通讯员任务。常常在工作之余,顶着高温酷暑,冒着余震危险,忍着蚊虫叮咬,克服疲乏困倦,每天坚持往家乡发送图文信息。震后的江油中医院有限的微机忙于灾情的上传下达,工作时间里不能占用。于是,我只好利用中午、傍晚和深夜的休息时间,到已经被地震专家鉴定为要拆除的危楼里,利用宽带传输信息。一次,在余震刚刚发生半个多小时,我便将报道《大地在摇晃》发了出去,该文随后被黑龙江多家报纸转载。为及时发回信息,我曾几次遭遇险情,亲历余震考验。5月27日下午,我正在危楼内传输照片,突然,座椅及脚下一阵剧烈晃动,我本能地撒腿就往外冲,跑出来后才听说刚才楼里的玻璃哗啦哗啦地响,我由于精力高度集中,竟然一点儿也没有听到!过一会儿余震停止了,虽然有惊无险,但当我回到楼里时,刚才的网页已经消失,电脑也无法再上网了……
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我冒着生命危险去百里之外、在地震中损失、伤亡惨重的绵竹市汉旺镇武都村看望第二批来的队员,回来后连夜撰写《汉旺镇武都村见闻》,并在第一时间发出。我注意细心观察,随时发现每位队员身上的亮点、闪光点和成绩,及时撰文报道出去。
在灾区的20余天中,我在新浪博客里留下了许多有纪念意义、有价值的珍贵记录。先后发稿30余篇、图片近200张,分成五个专辑,并配上了文字说明,文字总量达数万字。虽有几番惊吓、几多辛苦,但当得知我的“战地博客”、“救灾日记”深受医疗队员家属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好评,发回的很多信息被省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编发采用,并被黑龙江省医院制成宣传板、印成医院信息简报,对抗震救灾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时,我便觉得我的付出是有意义的,累有所值,险而无憾。
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的四川,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阴雨连绵,晴天时酷热难挨,雨天时闷热潮湿,有人测试中午的帐篷内温度高达52度,有如蒸笼一般。躺在塌了腰的折叠床上,如同洗桑拿浴。我常常在夜深人静发完了稿后,一个人跑到危楼的厕所里简单冲洗一下,凉快凉快。
我到江油的第一天就患病,头痛、头晕、恶心时时困扰着我,特别是进入江油第四天因水土不服患了面部皮疹,灼痛搔痒难忍,当地医院皮肤科医生诊为湿疹。但面对灾区人民所遭受的重创,我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我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在参加医疗队救援工作期间,年近八旬的老妈突发脑梗塞住院治疗,考虑到自己承担任务的特殊性,我谢绝了领队的照顾,委托姐姐和丈夫在老妈身边代为尽孝,坚守工作岗位,直到完成抗震救灾医疗任务归来。
5月20日,在奔赴地震灾区后的第三天,我和爱人南北一方,度过了结婚24年来一个最奇特的结婚周年纪念日,爱人从家乡发来了电子邮件《结婚纪念日有感》。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力量。
我们身在灾区,时时感受到了家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南岗院区党政领导发来慰问信,院领导亲自带队慰问队员家属。尤其是省医院院长、省卫生厅领导等带着物资亲自到灾区看望大家,极大地鼓舞了队员的士气。
我们南岗院区肾脏内科三名医生,在祖国需要时我们义无反顾先后奔赴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回到家乡,本来规定休息一周,但一想到在四川就多次接到患者的求医电话和期盼,因此仅仅休息了两天,就都立即投入到工作岗位。因科室医疗人员少,工作量大,我除了主持肾内科医疗工作外,还要承担每周五天的门诊工作量,门诊下班后回到病房还要进行每天的上级医生查房。虽然我已年过50,但还要亲自参加值夜班,经常是白班连着夜班、夜班再连着白班,一干就是30多个小时,回到家里,还要在网上为患者答疑解惑。这样的工作负荷,说“不累”那是假话,但我之所以无怨无悔地坚持下来,累并快乐着,是因为我感悟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抗震救灾归来后,我荣获了“民进全国抗震救灾优秀会员”、黑龙江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抗震救灾作为一个特殊历史瞬间虽已结束,但它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那是我生命中最不平凡的经历,也是终身难以忘却的记忆。在今后救死扶伤的日子里,抗震救灾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继续献身我一生钟爱的医疗事业——我无怨无悔,别无选择!
相关链接:
省医院赴川抗震救灾:用天使之爱护佑生命
大地在摇晃 - 生活报
- 健康
千里驰援共度时艰——记驻江油市中医院黑龙江省医疗队(绵阳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