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乐一狸
乐一狸 新浪个人认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0140积分
  • 博客访问:28,397
  • 关注人气:65,391
  • 获赠金笔:13524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图片博主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2018-05-07 12:06:52)
分类: 文娱人物志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是时候告诉你,《后来的我们》有多走心了



文 | 乐一狸



让最爱的人错过

才知道,最后你爱什么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在质疑和争议中,刘若英被送上“华语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电影和她本人的经历如出一辙:总要在风暴过后,才让人发现尘埃之下的初心。


原来在内心深处,她只将这部电影处女作,献给了年轻时的自己。


其实早在数年前,刘若英就获得了执导筒的机会,并有投资方开出优厚条件。可她一直在等待心中的故事开花成熟,直到现在这个年纪和状态,才找到舒服的表达方式。


《后来的我们》浓缩着刘若英的爱情观,贯穿全片的情感逻辑,就是从她本人经历中生发出来的。只是这一次,她转换了文本,不再用歌声,而是用镜头。


“并不是一定要表现出中年人的无奈或者是苍白,但时间的流逝,经验、生活压力都会有影响。

但还是会有妥协的时候,还是会有被生活或者环境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

所以如果你认为影片对爱情没有突破和想象,我还有点高兴,可能这就是我想呈现的。”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一、我手导我心


电影界有种“作者电影”的论调,主张将电影当作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写作”。


如果我们从这一维度解读,《后来的我们》显然带有鲜明的作者意识:抛开大众旨趣和市场期待,单从导演本人的视角出发,建构出一个专属于刘若英的情感世界——从爱情沙漠走来的旅客,每一步都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纵观影史,很多大导演都想在处女作中,将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迫不及待以个体经历唤起共鸣。这也是刘若英想做的事。


尽管外界对片中大段“对谈式的生硬对白”嗤之以鼻,但这恰是刘若英一贯的叙事风格:力求唯美、浪漫,略带矫情的少女心。


或许影片不成熟的地方,就在于爱情的奶茶味过浓。抛去这些,电影让爱她的歌迷影迷们,依然看到那个剔透纯真的、如水晶般唱着《后来》的少女小英。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二、所谓辜负,都是浪漫的蹉跎


出身名门、从小跟祖父母长大、独自负笈海外的刘若英,性格中带有与众不同的舒雅与清寂。于是她的爱情世界,也呈现出异曲殊途的面貌。


情人之间的困窘,早在她的歌声中发出过询问:为什么人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后来的我们》即从这个问题出发,用成熟女人的倒叙,回顾自己年轻时的百折不die的作。


周冬雨饰演的方小晓,喝酒、爆粗、爱吃路边摊,成为吸引男主的特质。许多女性观众质疑:这样的女生会成为异性眼中的爆款吗?实则不然。在恋爱中,方小晓从未掩饰对物质的渴望,幻灭后,也坚守着对真情与自由意志的向往。


这简直是刘若英少女时代的翻版,在男性眼中,她们的魅力不是粗口或酗酒,而是屡受挫败后仍然保有的率性和本色、骄傲与洒脱。


正如她在《鲁豫有约》中谈到的那样:我从来不需要暗恋,我欣赏的人,最后一定都会恋上。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2013年,婚后的刘若英在新歌创作中整理往事,讲述年轻时犯下的错:那时候年轻得不甘寂寞,错把磨练当成折磨,对的人终于会来到,因为犯的错够多。她也将此体会,代入电影情节,让主人公困陷在年轻的局限中。


有观众认为《后来的我们》“男主够渣”“女主作死”,两人相恋和分手的理由,都略显唐突,找不到连贯的逻辑来阐释:为什么贫穷时可以热烈相处,等到男生发迹,女生反而感到不安难鸣?


在现实中爱过大龄男生,也当过落跑新娘的刘若英,最懂其中况味:同龄男女在面对爱情时,难免出现成熟期的错位。当物质生活的缺欠,遭逢情感诉求的升级,矛盾两相对峙,裂痕加深。这是男人晚熟的悲剧,亦是年轻人不可逾越的情障。


当方小晓走出林见清的生命,他才幡然醒悟,投身仕途。设计游戏让林见清名利双收,可千千万万句对不起,唤不回一个共赴前路的血肉伴侣。最终,女生虚掷的青春,成全了男生的下一首情歌。


直到多年后,他们重逢于路遥马亡的雪夜,他过得很好,她假装过得更好。此时学历不高的方小晓,将“我错过了你”说成:I miss you(正确的时态应为I missed you),而林见清理解为“我好想你”,并回复“我也想你”。


这是典型的“奶茶式抖包袱”,却沦为全片槽点最多的一处:为何男生明明结婚了,还会想念前任?为何女生明明知道前男友结婚了,还要与他共处一室,互诉当年情意?影片“三观不正”的说法由此而来。


其实,I miss you正是刘若英致青春的方式,这个略带幽默的美丽误会,触到了女生们心中的痛点。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早年,刘若英用一首《我们没有在一起》,表明对分手和前任的态度:


“只有你曾陪我在最初的地方

只有你才能了解我要的梦从来不大

我们没有在一起至少还像情侣一样

我痛的疯的伤的在你面前哭得最惨

我知道你也不能带我回到那个地方

你说你现在很好而且喜欢回忆很长

我们没有在一起至少还像家人一样

总是远远关心远远分享”


回到剧情中,方小晓说“我错过了你”,其实是对前任耿直真诚的祝福:虽然遗憾,可我最终放下你了。而林见清的“我也想你”,更多的含义是不甘:你这么好,当初怎么忍心错过?!


最后一幕,林见清和方小晓,各自站在天涯两端,隔空对喊。蒙太奇将迥异场景置于一处,他们虽身隔千里,心中却实实听见了对方的共鸣:我们没有在一起至少还像朋友一样,你远远的关心,其实更长……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三、有情人未必终成眷属


电影中的方小晓曾问林见清:为什么没有一个故事,是从头到尾都幸福的?男生回答: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这句看似俏皮的对白,实则撑起了整部影片的价值内核:所有成年人的爱情故事,都要以悲剧收场,否则就是童话。


影片其实传达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悲剧才具有永恒的美,不完美的结局才叫人唏嘘、怀念、感叹,才有让人经久难忘的力量。


那些经典的爱情文本,梁祝化蝶、宝黛永隔,哪一出不是悲剧?正因为没有在一起,他们才被千百次称颂;也必须在最美的时刻戛然而止,爱情的烈度才得以世代永存。


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也有人不理解:痴迷留恋前任的林见清,心里难道不爱他的妻子吗?那么请你假设,如果两人幸福顺利地走到一起,故事的根基便会坍塌:方小晓就会沦为片中那个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甚至未露真容的妻子。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后来的我们》是刘若英精心设计的爱情迷宫,她在入口处早就提醒你了:现实中的情感,都是让人难受、拧巴和痛苦的。爱情是短暂的冲动,等到哪天荷尔蒙消退,它就会变成经年如水的陪伴。


当眼泪落在手背,你所怀念的不是初恋,而是当初为爱奋不顾身的自己。刘若英用这个曲折且略显唐突的故事,向年轻人道出一则寓言:唯有遗憾才是青春的本质


那些年、那些事、那一段疯狂热烈的浪漫日子,终将恍若隔世。

 

刘若英:为什么年少时,一定要让深爱的人受伤?


文艺作品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观者参差多态的情感体验。正是这些多元的见解和热议,让影片收获了十余亿票房。


可导演本人却对外界评论略显随意:“看电影是很主观的感受,只要你看,最后你喜不喜欢我都很高兴。”





文章首发“鲁豫有约”公众号(lyyy_scndgs),有删改。以上为完整版。



和我聊聊

刘若英让你心动的歌词和角色

阅读(156931) 收藏(7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