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讲座随师札记之三

标签:
同仁揭牌仪式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饭店文化 |
分类: 随师行记 |
北师大讲座随师札记之三
因为这次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的事情,又一次能够与许嘉璐先生相见。在通往北京饭店参加成立仪式的路上,又想起了前不久发生在先生和师父之间的事情。记得当时还是在出发前往福建参加“妙湛和尚百年诞辰纪念大法会”的前一天,先生亲自到龙泉寺与师父还有张继禹道长协商研究院成立事宜,及将来的发展规划。之前先生请张春秘书与我联系,传达先生的意思,说找来找去,城里都没有合适的素食餐馆招待学诚法师,看能否到龙泉寺来用素斋。后来每每想起这件事情,内心都很触动。师父也常常感叹,说常被先生的诚心所打动。先生今年已七十有余,然而先生却说,为了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至少还要工作十年。希望在这十年里,在文化界能培养一大批继往开来的人才来。听到先生的肺腑之言,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因为先生的悲愿,经过两年多艰辛的筹备工作,研究院终于于12月27日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因为先生的福德力,前来参加仪式的嘉宾可谓是规格空前。不但有政界的要人,也有学界的知名学者;不但有教界的高僧高道,也有企业界优秀的企业家。当然这次活动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看起来多么隆重的场面,而在于这些场面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因为先生契而不舍的努力和高瞻远瞩的眼光,人文与宗教之间不是相分离而是相结合的研究,开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来自各界的支持。
师父与各宗教界人士
许先生与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
在揭牌仪式上,陈鼓应先生幽默地说:“三个学者在一起就会吵架”,并因此对先生特殊的人格魅力而给予高度的赞赏。记得有一次师父也曾评价许先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以前对“社会活动家”这个词,没有什么概念,但自从遇到先生,发现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生敬佩的称谓。像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居士,也是一名让教内外人士都敬仰的社会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所要求的,除了一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外,还需要全面的涵养,每一方面的缺憾都将导致事业的不圆满。在这方面,先生无疑当之无愧。作为老师,先生不失谦恭之态度;作为学者,先生不失严谨之作风;作为领导,先生不失爱民之情怀;作为文化人,先生亦始终保持着纯朴真诚的人生态度……多重角色的转化,让先生如千面钻石般的品质,得以放射耀眼的光芒。
许先生与欧阳中石老先生
在揭牌仪式上,先生还做了感人肺腑且高瞻远瞩的致辞。同行的法师说,不知为什么,觉得许先生开始讲话之后,整个会场都变得非常的安静,自己内心也跟随着沉静下来。在回来的路上,师父也说,先生的讲话,非常符合先生的身份。师父的评价,很耐人寻味。其实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因为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太多了,在一篇讲话中,能给自己做一个清晰且圆融无碍的定位,这个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听众大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上来听对方讲话,如果讲的人对彼此关系定位不准确,自然就会影响讲话的效果。这个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还真是有大学问。为了说明这一点,现略举几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致辞
在致辞的刚一开始,先生就说:“时当严冬,又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忙碌时刻,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赶来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典礼暨首届高峰论坛,我和我的同仁们、学生们的确十分感动、感恩。”这句话的重点看似欢迎各位前来的嘉宾,实际上又同时把在幕后辛勤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心情很贴切地表达出来,即使让前来的嘉宾听了,也感到非常的温暖,就更不用说那些老师和同学了。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背后所传递的,则是先生对老师们和同学们所付出艰辛努力的一种认可。
许先生与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女士
随后先生还特别对来自台湾、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的友人表示欢迎,之后接着说:“你们的光临,是对继承、弘扬和创造中华文化的支持,是对有志于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伟大事业的老师和学生的鼓励,是对中华文化必定再度辉煌的期盼。”悉心品味这句话,真是有一种很强的感召人的力量。如果稍加注意的话,就不难发现,在这句话里,先生并没有提他自己,甚至没有提研究院的事情,核心提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想想看,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能凝聚人心呢?而且大家大老远跑来,其实都是对研究院寄以厚望,现在被许先生这么一说,自己都身负一种难以推脱的重责了。
第二天上午,师父在北京师范大学做题为《中国佛教文化的社会责任》的演讲,先生还亲临现场听师父的讲座。师父后来还专门提及这件事。先生待人谦和平实,对于跟随师父身边的弟子,也通常都会问寒问暖,下一次见面时都能很亲切地叫出法名来。先生之所以给人那么深刻的印象,想必在这些细微处,都可以略窥一二吧。
在师父讲座PPT中,许先生看到自己在龙泉讲座的视频的瞬间
相关链接: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学诚法师荣任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