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三)

(2010-05-11 21:50:05)
标签:

慈善组织

服务技术

慈善事业

普通人

信息加工

香港

文化

分类: 慈善文教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三)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耀

 

  慈善要有力量,还要具备八个主体性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哪些方面呢?

  第一个就是要有理解现实的技术。要理解,首先是要了解社会、了解国际潮流。做慈善如果不善于理解现实,恐怕是做不好慈善的,仅仅知道中国的情况也不行,还要了解国际的潮流,这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技术。我们现在很多人加入慈善队伍的时候,不知道国际NGO的活动方式,也不知道普通老百姓的真正需求,所以做的慈善项目往往不对号。我今天看了看,我们仁爱慈善基金会做的项目,恰恰是对于现实的开发,建立在非常人性的基础上。对现实的提炼、提升,在这里我看到了很生动的体现。这是一个技术,坦率的说,很多基金会不会开发。了解现实、理解普通人是不容易的。要使慈善真正有力量,必须理解现实,这是第一个技术。

  第二个技术,必须要有专业服务技术,要真正具有专业性的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作慈善,我比较了一下,我一直在呼吁我们中国的慈善工作者能不能尽快越过百万大军这一关。为什么越过百万?因为仅仅在香港,做专业的慈善公益工作组织的专业人员就有四万多名,香港七百多万人口,四万多名专业工作者。我很奇怪,为什么有四万多工作者呢?后来我一看非常简单,仅仅东华三院就建立了不少医院、学校,还有一些儿童的服务组织。我们做慈善应该越出捐款、送款,越过这种简单的服务,必须开发出来这种现实的社会需求。满足就是要专业,专业就需要有技术,那些技术就是为专业服务的,比如说建立医院。有人说很奇怪,我们慈善界也能建医院么?这是国际呼吁的,可以建医院、建老年的服务设施,然后有专业的服务技术,那样才会真有力量。当开始对老百姓提供这种专业服务技术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政府需要不断根据慈善组织提供资金。在香港,许多慈善组织,百分之六十甚至百分之八十的资金来自政府,不是给慈善组织再拨款,而是慈善组织拿到这些钱直接提供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儿童、残疾康复类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他们能做。所以要是慈善有力量,必须要有这些专业服务技术、专业服务的队伍,这是第二个。

 

http://218.57.142.173/blog/2010/5/5.6/nEO_IMG_IMG_5317.jpg

 

  第三个技术,是标准的规范技术,就是要建立各种各样慈善活动的标准和规范。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的很多组织,很多管理,很多项目,缺乏标准,缺乏规范,都停留在一般的服务上。我们看看人家现在的服务,包括和我们竞争的国外企业,大家知道最典型的就是家乐福,他们的服务标准,有一种很简单的标准:微笑服务。在我们说就是一种口号。可到家乐福那里规定,微笑服务要露出几颗牙,才叫微笑呢?太多又不行,他们就讨论露出六颗牙还是八颗,这就是标准。更不用说细节上的一些标准和规范。我觉得我们国家各个行业都缺乏系统的标准和规范,但对我们慈善领域来说,更直接一些。我们的很多活动,标准规范不细致,缺乏操作性,所以往往很多活动要在改进提升的时候,就遇到困难,这是第三个技术。

  第四个技术,是弘扬尊严的技术。对人类尊严,普通人的尊严如何弘扬,这种弘扬说白了就是如何学会从一般人那里得到捐款,得到捐物,得到捐利,如何尊重普通人。在募捐方面叫募捐技术或者说叫募捐能力,我认为其实是一种弘扬尊严的技术。很多人都有善心,怎么来开发,用什么项目开发,这里面存在着文雅高低的区别。我们很多项目的开发,不会尊重人,很多老板向我诉苦,外面要捐赠的来了,说哪里涝灾了赶快捐。也不跟人家说这钱是干什么,也不跟人家说这钱的流向,最后捐完说拜拜再见。这钱到哪去了?没有。最后大家感受到的是,我送出了捐赠,但是我自己的尊严没有得到了解。我看见我们“衣+衣”(仁爱慈善基金会衣物捐赠项目)一对一的项目,就是一个很好弘扬尊严的技术。但是在我们国内坦率的说,像这样的项目太少了。有的项目也做得社区性不强,所以我觉得弘扬尊严一定要善于尊重普通人。比如说有个组织,组织了一对一助学,一个中学生想资助另一个中学生,项目很好,但这个时候他告诉这个中学生你捐八百块钱,必须再加八十块钱,含有百分之十的管理费,结果这样一个中学生,他的尊严就没有受到尊重。一个小孩做助学活动,上来就讲管理费,让这个小孩觉得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不就是将八百块钱寄给另一个小孩么,邮费可以出,为什么还要八十块钱的手续费呢?这就是开发、弘扬普通人的尊严,我觉得是做慈善特别要注意的。坦率的说,在这方面我们做的太差,很不够。

  第五个技术是信息加工技术。信息加工技术,主要是对各类信息的分类加工,甚至组建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提出及时的回馈,及时的分析、加工、整理等等。在这方面外国大的公司都反映,我们的文化缺乏对信息加工这样的一些技术,因为我们在学校没有训练过。其实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用不同的技术加工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学校主要是做作业,只知道对和错,却没有想到没有对错。只要不断的加工就有不同的结果,答案不是一个,答案可能有千百个。面对千百个如何选择,如何创造,如何制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慈善这方面,其实我们存在着很多封闭的岛屿,很多方面到现在想调一些各类慈善的信息很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六个是职业提升技术。职业提升技术就是要提升员工队伍的建设。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普通人的职业,并且善于建立不同的系统,来提升这些各种各样的日常管理的活动。现在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中,一般是瞧不起这些普通管理的技术,我举个很形象的例子,我们天天在开会,但我们不认为主席台的设计是一项很大的技术,但今天是例外。今天的会议,师父坐在那里,我站在这里,大家坐在那,这设计其实是很大的技术。你看我们很多会议是上面坐了一大排,有很多人讲话,坐在这里不停地,也不看大家,就在这念,有的声音又不高,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这是一个职业。设计这个主席台,有的会设计,有的不会设计,我认为相当多的人还没有注意到它是一个技术,这是一个职业。但现在我们类似这样的职业还很多,我觉得这个技术在做慈善的时候要涉及。要学会开会,学会管理各种款物,各种各样的管理,需要大量的技术。

  第七个就是组织建设的技术。这种组织建设的技术,我觉得需要科学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是要做的。

  第八个还有行业建设的技术。行业建设不仅仅是管理,要开发,对于一个行业的建设,我们国家现在应该说在很多方面行业建设很缺乏,比如讲我们慈善行业,全国现在只有北京成立了慈善联合会,别的省还没有,应该说这一个行业还没走到一块,没走到一块,结果就产生了一种不良的竞争,慈善与慈善组织之间开展一些不良的竞争,可想而知,它怎么发展慈善事业?对于这个行业建设的技术也是需要。我认为要使慈善有力量,我们必须在这八个方面拥有更多的技术,真正才能使我们的组织强大起来,使我们的项目强大起来,使我们的服务队伍全部强大起来,那样我们才真正会有力量,你出去了之后,一说慈善,那人家就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解决各类具体的社会问题。我觉得呀,这是我们需要具备的。(鼓掌)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以善促善,社会和谐。我觉得要使慈善有力量,这个和谐啊不是一团和气。大家要理解,和谐需要一种远见,这不能认为我们谁做慈善谁就是傻瓜。其实我们做慈善、我们奉献,是我们有远见的表现。和谐也需要有较高的修养,我们能以善抑暴,这意味着我们比他们看的远,我们比他们有修养。但是我们这种远见、这种修养也需要用我们自身的行为来调整,来促进这种健康的社会结构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较为完善的社会体制。所以以善促善,使慈善成为力量,不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智真正得到一种提升,要我们改变一种不利于慈善发展的习惯性的障碍,这个障碍到现在为止,我认为还是阻碍我们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的一些障碍。

  今天我非常高兴,我发现实际上今天的讲坛是探讨心智建设的大讲坛。大家能参与到今天的讨论,参与到今天的活动,实际是共同来探讨一种慈善心理结构建设的这样一种重大课题。一种理念对于社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重新分析我们的慈善理念和慈善的心智建设,我觉得在这里发出的声音,会影响许多社会大众,我们可能就会产生非常健康的声音:用善的态度,用善的技术,用善的力量,来推动或者说来提升我们的社会发展制度,这样我们中国的慈善事业才会在全世界的慈善事业的大格局中展现出来我们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展现,不是靠一种非常宏大的手段,不是说与我们每个普通人无关,其实这种力量就隐藏在大家的心里。(鼓掌)就在大家的行动中,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我们来考虑这样一种善,考虑这样一种心智建设,我觉得我们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发现:尽管我们是普通人,但是我们做的慈善确实在全社会产生出了重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奉献给社会大众的慈善、关爱的力量。谢谢大家!(鼓掌)

 

 

 

相关链接:

王振耀龙泉讲座: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一)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二)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三)

让慈善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建设力量(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