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疆大爱你怎回报

(2010-01-18 08:51:19)
标签:

家庭

父亲

一切智

法师

扁鹊

龙泉寺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无疆大爱你怎回报

 

  按照两天前的预约,今天上午要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为父亲看病。这次竟能挂上曹洪欣院长的号,心里直感到庆幸。

  记得当时网上查阅时,曹院长是周一才出诊。为了保险起见,我试着给罗先生打了个电话。罗先生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前不久陪同师父去山东时,与他结了很好的缘分。透由罗先生才知道,曹院长出诊时间因故提到周日,而且要提前挂号。多亏打了这么个电话!我心里不由想到。可是怎么提前挂号呢?我问罗先生。罗先生随即问了一下情况,便让我周日上午9:30赶到即可,挂号的事情,他已做了安排。这真是父亲的福报。我当时心里想。

  按照约定的时间,上午9:30,我和父亲来到了曹院长诊室门前,没想到当时门前已经排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尽管如此,内心并没有任何的不快。能挂上曹院长的号,父亲也不枉此行,这是最关键的。我心里想。

  不一会,门口候厅有两个空闲的座椅,我和父亲顺势坐了下来。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墙壁上挂着几句话,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上面标注此段话出自《难经》。这所谓的《难经》,当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战国秦越人(即扁鹊)所编撰。

  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疾病的方式,是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解了。但看到这么相对完整的论述,尽管是如此简洁,那还是第一次。以前对此四者关系的认识,是一种并列式的。而现在看到这四句话,才发现,这四种方式,代表的实际上是四种人生的境界。

  我饶有兴趣地将这四句话读给了父亲,并给他翻译成白话文,略微解释了一下。他听了很高兴,觉得说得有道理,尤其是对“望而知之,谓之神”有特别的感触。

  这里需要附带说明,因为父亲连小学二年级都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基本上是豆大的字不识一个,却对数学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再加上他为人忠厚老实,所以后来做生产队长,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这种状况也真是够少见的了。

  又陪父亲坐了一会,看候诊厅的人越来越多,便起来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年长者,顺便到医院四处走走,希望能再发现一些宝出来。

  这种尝试并没有让我失望。在隔壁的候诊厅里,我又看到了几位熟悉的面孔: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这是中学历史课本中必然提到的人物,也是每次考试都会考的题目。记得当时为了取得好成绩,还不得不死记硬背住这些人物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功绩。我的记忆力不好,所以有时还会埋怨,他们怎么取得那么多功绩,害得我要费那么大的力气来背。现在想想,这真是大不敬。不过,也没有办法,当时对于这些文科知识,真的有点味同嚼蜡的感觉。

  时隔数年,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自己对于文史哲,以及宗教的兴趣,已经占据了上风。因此,再看到这些历史人物时,内心充满了更多的感情,虽不会把他们当做圣人顶礼膜拜,但却会身不由己地发愿,希望自己能完完全全地吸收他们曾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财富。

  当这样傻里傻气地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想到在门诊部旁边好像有一个中医书店,一种强大的牵引力已经让我身不由己。很快,我来到这个书店,发现里面都是中医的书籍,遂如获至宝地挑选了数本,其中包括《皇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伤寒论》、《脉经》、《瘟疫论》、《格致余论》等。

  其实挑选这些书,并不是说我开始立志要做一个中医大夫。而是越了解我们的历史,越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如果不懂中医,实在是有点愧对祖先。

  当然,除了这种愧疚的心情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潜在的动力在无形地发挥着作用,那便是对无知极度的厌恶,以及对孤陋寡闻的深深羞耻感。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让我选择了对佛教的信仰。为什么呢?因为据说,佛是一切智智。通过后来的不断学习和了解,自己对佛的这种印象,又不断地得到加深和印证,因此,信得也就越来越笃定。

  但,自己同样坚信的是,佛的一切智智,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绝不是菩提树下一坐七日便得,而是源自对一切知识及智慧的强大渴求,乃至丢弃自己的身心性命,也不放弃这种追求的热忱。

  在这样一种生命状态下,人类一切知识和智慧,都成了通向一切智智的阶梯。

  带着新买的书,我来到父亲身旁。

  买的什么书?父亲问。

  中医方面的。我答到。

  父亲笑了。

  我也笑了。

  轮到父亲就诊时,已经是中午12:30了。

  进了医诊室,我向曹院长问好。他也微笑向我致意。前段时间去山东,曹院长也去了,因此有一面之缘。看来他还记得我。

  曹院长详细地询问了父亲的病情。父亲也都一一作了回答。

  有些肝胃不和,没有什么大碍。曹院长微笑着对父亲说到。多注意情绪调节。曹院长接着说。

  父亲有点将信将疑。

  你的身体健康着呢!曹院长又加了一句。

  尽管如此,曹院长还是给父亲开了十四剂中药,但用量都比较少。

  从就诊室出来,我和父亲都如释重负。到一楼,抓了药,便离开了医院,此时已经是14:40了。之后,在街道上的一家饭馆用中午饭。

  饭间,父亲的心情明显轻松了很多。他开始谈起龙泉寺里给他留下印象的一些义工和法师来。

  要不要到寺里面转转?我问到。

  不用了。父亲连忙说。但这已经晚了,父亲所说的,显示出他了的兴趣所在。

  回去看看吧。我内心已经决定了下面的安排,语气中也不再给父亲留有回旋的余地。刚好明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另外,我也很长时间没有回去了,也需要回去拿点东西。

  父亲便不再推辞了。

  回到广济寺,父亲先休息一会,而我则快速地处理了一些杂务,并到两位法师的房间,了解了一下上午上课的一些情况,顺便交代了一下下面我和父亲的安排,以让两位法师放心。回到房间,父亲已经起来了。

  给你妈打个电话吧。父亲说。说说上午看病的情况。

  父亲的建议真是好极了。我马上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接的。刚开始,母亲还以为是嫂子打过去的。等听清楚是我的声音,母亲显得很高兴。这也让我很诧异。自从我出家之后,电话另一端的母亲,一直是很沉重的形象。不知今天怎么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竟然笑出来了!

  我简单地给母亲说了几句医生对父亲病情的诊断结果,便将电话给了父亲。我知道,此时此刻,父亲应该有比我更多的话要说。

  果不其然,父亲详细地给母亲介绍了上午就诊的情况。那时,我才更加清楚地体会到,这样付出心力地带父亲看病,以及看病之后的诊断结果,对父亲、母亲以及家人的意义了。

  这次你要带你父亲好好看看医生,他三番五次地说要到你那里去好好检查一下身体。最后父亲把电话给我,母亲又叮嘱到。

  原来如此。心里终于明白了。很多话说透了,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出发回龙泉寺前,先打电话给客堂的负责法师确认挂单住宿的事情,另外又请贤轲师帮忙预留一些晚饭。食宿的问题先解决,心里也就放心了。我想这些都属于“前行”的范畴。这时我才意识到,师父言传身教的影响,连日来已经慢慢浸透到我的一言一行。这是一种生命中从来没有过的踏实感。

  先乘四号地铁到西苑,再乘三四六路公交车直达凤凰岭,尽管路上很顺利,到了寺里也将近晚上八点钟了。

  到客堂挂了单,父亲很快便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他熟识的义工和法师。见到他们,父亲就像回到了老家,高兴得像个小孩子。

  见到久违的法师和同学,就像见了自己的亲兄弟,免不了寒喧几句。不过,这次大家的随谈,不由自主地趣入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出家了,该如何对待父母。

  在这方面,我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一位法师深有感慨地说。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对待父母。

  是啊!如果那样,父母真是苦上加苦了!我觉得一位朋友说得对极了:做父母的是很容易知足的。

  尽管很容易满足,却常常得不到满足。难道不是吗?

  想想看,父母从小看着自己长大,陪自己度过了多少个日夜,又费尽了多少的心思?而自己呢,现在长大成人了,又能够花上几天,将那可怜巴巴的些许心思放在父母身上?

  坦率地讲,实在是没有几天。

2010年01月17日深夜于德尘居

 

 

 

相关链接:

父子心间的那根线

心的距离何以消弭

无疆大爱你怎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