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幼爱京剧,走入演艺圈是很自然的事。
父亲虽然从事舞台艺术,对子女的志向从不干预,绝不要求我们“子承父业”。我哥和我一样在戏曲表演的氛围中长大,他却喜欢数理化,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成了一位高级工程师,和我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
父亲知道我喜欢丑行,郑重地为我找了位启蒙老师、也是他的老朋友包式先先生。梨园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父亲(母亲)不当子女的开蒙老师!比如最负盛名的谭门,谭小培请余叔岩当他儿子谭富英的老师,而谭富英让李少春教他儿子谭元寿唱戏--------原因可能是怕亲情影响教学。我跟包老师学戏那年刚满10岁。
包式先老师年青时在北京很受丑行宗师肖长华先生赏识,一度想拜在肖老门下而被肖老婉言谢绝,理由是作为“富连成”科班的掌门人,肖老从来不收科班外的学生,然而包老师和肖老一直来往,私交很深。后来包老师拜马富禄为师,马先生也是“富连成”出来的名丑,所以包老师教戏完全按“富连成”的路子,中规中矩。
我跟包老师学了“女起解”、“法门寺”、“打渔杀家”。
说到“法门寺”,不能不提一件与包老师有关的往事。“法门寺”里有折贾桂读状的戏,状纸按剧情是宋巧姣为了替夫伸冤写的,由小太监贾桂在公堂上高声念的,状子最后是“哀哀上告!哀哀上告啊!”,多少年了,这折戏一直这么演。包老师有位叔父是律师,不仅精通民国法律而且熟知明清法典,他有次听一位喜字辈丑角在“法门寺”读状,觉得不妥,不符合法律规范。因此特地为这位丑角改写状纸,让状纸成了能打官司的诉状,结尾把“哀哀上告”改成了“谨状啊”!这位丑角是肖老学生(“富连成”按“喜、连、富、盛、世、元、韵”排辈),肖老得知改状这件事,又知道了是包老师懂法律的叔父所改,便采纳了改动后的状子,从世字辈开始,他便按照这张新状教学生,我进戏校后,学的便是新状,以“谨状啊”结束。不过包老师教我的读状还是老的---------
十一岁我第一次登台,地点在中国大戏院,演“打渔杀家”里催讨渔税银子的丁郎。为了我登台没有合身的戏服------都太大了!包师母可没少花心思!她为我手缝了丁郎穿的纱外褂,又做了布袜子,真得谢谢师母!我这个小丁郎一身崭新“行头”上了台!记得演倪荣的是汪志奎先生,他和我对戏时大叫“要抽他的筋!剥他的皮----------”,还把脸凑近我瞪着一双大眼吓唬我,我却流利地回答:“哈!你就是卷毛虎倪荣!找你多时了----------”
在后台汪志奎和我一道洗脸卸装时,他用花脸特有的大嗓门夸我:“好小子!不怯场!有出息!”
汪志奎后来是上海京剧院著名花脸演员,长期和周信芳先生合作。
转发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5d9600102v4xk.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