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虐待时间

标签:
赵明文学原创时间生命元素情感 |
分类: 文学原创 |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百无聊赖中打发着自己的时间,为自己设计在某某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在某某时候想做什么事情,而这些设计在很多时候都会成为一个永远的泡影。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完成它,而是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这一切并不是迫不及待的事,“反正来日方长,急什么呢?”这是我们不能完成计划的最充分的理由。
这样想来,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怎样和时间打交道。
人类学家最近公布了这样一份调查报告:
假若一个人活了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通过这个平均数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普通生命想度过一个不普通的人生,或者是消闲的一生,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力量,看着这个调查表便会了然的。
有人说时间是最公正的,然而我认为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是不公正的。时间的含金量,完全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时间,你以为它有多宽厚,它就有多宽厚,无论你怎样糟踏它,它都不会吭声,不会生气;时间,你认为它有多狡诈,它就有多狡诈,把你变苍老的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一生,最终后悔不迭的是它;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忠诚,它就有多忠诚,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意志。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时间。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理想就像人生的座标,而且是一座没有年龄限制的座标。不是这样吗?年轻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希望,从心态上说,他其实已经提前进入了老年期。而一个对明天充满了希望的人,即使他已是白发苍苍,其实他的心态世界还处在青年时期,他的厚积厚发照样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的成功与成败并不是以年龄为标准的。就像人的成功与失败并不是以死亡为标准一样。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真理。
相关博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