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到北京,满大街听相声

标签:
北京相声俗语文化 |
分类: 国门内外 |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就这么过去了。今年的春晚,除了明星们集体真唱跑调这点听着比较新颖以外,很多观众觉得晚会内容没什么大意思,尤其是那些本应该逗笑的小品相声,却不知肿么了,木有什么笑果。究其原因,除了晚会的编导和演员的功力捉襟见肘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大陆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很多包袱早在微博看过了,尤其是北京人,平时自己说话就很逗。正好今天台湾中央社有一篇发自北京题为“北京俗谚俏皮、累世智慧底蕴深”的报道,写得很有意思,说刚到北京的台湾人,听北京人说话,即使是小朋友,都串着京片子,好似每一个人都说得一口好相声。报道全文如下:
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北京人讲话也别有趣味,人们经常说北京人讲话俏皮,即使连骂人也不带髒字,用的就是俏皮俗谚,成为北京的一种独特文化。
刚到北京的台湾人,听北京人说话,常常会误以为走上了相声的舞台,周遭的人说话,即使是小朋友,都串着京片子,好似每一个人都说得一口好相声。
例如北京天气乾旱少雨,突然下了雨,北京人不会用天气乾旱下雨变得很珍贵的直白说法,而是说“春雨贵如油”;看到小孩子机灵聪明且乖巧,就会说句“机灵鬼儿透亮碑,小精豆子不吃亏”。
当小孩子不乖,北京的父母会说「成林的树不用嗑,嗑嗑打打结巴多」,意思是可以成材的树木是不用不断砍掉多的分枝(称为磕打),进而衍生的含意就是要小孩子自觉,父母把孩子当作不用「磕打」的「好材」,别逼父母使用「非常手段(磕打,打骂)」。
遇到不平不满的事,老北京人就会说“吃西瓜喝凉水冷澹心”,怨气自然在俏皮话中化解。另外,过年过节相互送礼,常常会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事情弄不明白则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这些已成为华人圈常用的俗谚,都是来自北京的俏皮俗谚。
当碰到个性有话直说的人,北京人会说他是“小胡同儿赶猪,直来直往”。
称赞人说“人行千里吃肉”,意思就是说有本事有才能的人,到哪里都会受重视,获得优越待遇;但如果说“狗行千里吃屎”,那就是说无德无才的人,那哪儿都不受欢迎。
北京人骂人,往往听不到脏字,同样是因为北京独特的俏皮俗谚。例如骂人家很可恶、恶劣,就说“山后的蝎子--饿(恶)着“;骂人家知恩不图报还反噬,或是给了好处不知回报,就说是”姥姥家的狗,吃了就走”,也就是说这姥姥家的狗给它吃再多,吃了也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另外,当在北京的宴席或聚会间,北京人挑个眼跟你偷偷说声“撒鸭子”,意思就是说“该闪人了,该走了”。
其实,北京的俏皮俗谚经过历代的累积,多达千百种,有些已成为华人常用的俗谚,有些则还在北京文化圈里,成为生活中的润滑剂,让人领略北京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