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文化西方"鱼"——从尼斯比特教授的实验说起

(2009-06-25 07:23:45)
标签:

东西方差异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尼斯比特

文化

分类: 中西文化

在开始今天的博文之前,先请各位看一幅图画:

 

东方文化西方"鱼"——从尼斯比特教授的实验说起

 

各位看到了什么,您会怎样描述所看到的图画呢?这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尼斯比特(Richard Nisbett)教授做过的一个实验,他分别请一组美国人和一组日本人看这幅图画,然后记下他们对这幅图画的描述。尼斯比特教授注意到,参加实验的美国人一般是这样描述的:“我看到三条大鱼正在往左游去,它们的鳍是粉色的。还有一条看上去像小鲑鱼的鱼向右游去”。而日本人看了这幅图画一般会说:“有一条溪流,水是绿色的,底部有岩石和贝壳。有三条大鱼向左游去”。

 

除了这个实验,尼斯比特教授还做了其他几个有美国人和东亚人(中日韩)参与的实验。在考察对物品的记忆力时,如果提供给东亚人与第一次见到该物品时的背景相同的背景,他们就更容易记起这个物品。相比之下,背景似乎并不影响西方人对一个物品的记忆。另外一个研究发现,在解释在特定情境下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时,韩国人总是提及当时的外在因素影响,而不说自己的性格。


尼斯比特教授的结论是:东亚人习惯在大背景下观察物体,而西方人则更关注眼前;东亚人在判断时对周边环境的依赖性更强,而西方人在判断时比较独立,较少依赖于周边环境;东亚人更倾向于整体思维(holistic approach),西方人更善于分析思维(analytic approach)。这些观察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中国人擅长算术、代数,但是却不谙几何;为什么中国人信奉风水;为什么西方的儿童更容易理解名词而不是动词,而东亚的儿童与此正相反。

 

推而广之,尼斯比特教授认为亚洲人有集体主义的性格,西方人则持个人主义观念。但是,只要一代人的功夫,在美国生活的“东亚人”就变得和美国人差不多了。

 

*********************************************************************************

 

翟华著《东方文化西方语》已经出版,更多翟华中西文化文章请参阅

善哉,电子游戏!

日本人吃拉面时为什么发出淅沥呼噜的声音

美国发现了"美药"

人类的这点毛病都是从打猎那年头攒下的

损人不利己是人类圈的潜规则

我们都是“悦目情结”的牺牲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