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 给开发商的几个“锦囊妙计”

(2008-01-04 08:39:49)
标签:

房产

    政策的持续加压、地产格局的改变以及开发难度的加大,都使得2008年的地产市场上迷雾重重,开发商不运用创新策略难以杀出重围。综合分析2007年地产走势,资金、土地都已成为地产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对症下药,“高筑墙、不积粮、深挖洞”,阔步走出地产谜局。

    高筑墙——提高自身资金储备

    资金,一直是关乎地产开发生死存亡的重要环节,房地产实现金融化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而长期以来,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单一,70%左右的开发资金依赖于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比例较低。2007年,“39号令”的颁布以及实施、年内六次加息、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稳健与从紧相结合的货币政策等,都将本已紧绷的地产开发资金链条一再拉紧。在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一轮轮“紧箍”政策的效应下,资金融通的速度和效率已经成为决定房地产项目生死的最重要因素。

    2008年,开发商首先面临资金链的完善问题。

    首先,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商者无域”,国际资本的大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欧美盛行的REITs等融资方式,都可以成为房地产企业资金渠道的有效补充。国内地产开发商可以在深刻理解其经营、规模效应等理念的基础上,与本土化的房地产市场相结合,引入中国市场,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要加快自有资金的流通速度,让有限的资金通过流动产生最大化效益。随着缩紧银根等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地产开发速度以及销售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开发商可以选择与专业地产代理公司合作,运用代理公司专业的策划、营销手法,推动楼盘的开发、销售进程。将楼盘套牢的资金解救出来,投入到下一轮开发,从而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创造最大化效益。

    不积粮——减少土地囤积

     2007年,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广积粮”,也即大面积、大范围跑马圈地,囤积土地资源,以致“地王”频出,房价居高不下。而对于开发商自身而言,大量的企业流动资金被占用,影响到现有开发项目资金链的完善与稳固。

    2008年,开发商需要转变思路,减少土地囤积。囤地的最根本原因是要等待房价上涨,适时入市,而2008年,随着老百姓观望气氛的加重,调控措施的继续推行,以及地产格局的转变,房价的上涨空间会缩小,部分城市还会出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囤地不会带来开发商预想的收益。另外,国土资源部对于2008年的土地供应格局也会做出适当调整,如控制单宗土地的供应规模等,完善土地供应格局,实施多项措施促进批准建设用地的尽快入市等,开发商无力也没有必要“广积粮”。相反,囤地必然会占用大批的开发资金,反而不利于地产开发的推进。

    深挖洞——提高楼盘品质

    2007年12月份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交量明显萎缩,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以北京为例,12月份北京50个新开楼盘面积达到约125.7万平方米,项目开盘整体均价16810元/平方米,其中均价万元以上的项目占比达到了80%。但是成交均价却仅为16194元/平方米,低于开盘均价3.8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的寒冬已来临。2008年,随着大批保障性住房的集中放量,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的格局,开发商也会迎来前所未有的销售困境。

    在楼盘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要想杀出重围必须标新立异,针对楼盘的个性化品质进行纵深挖掘,方可出奇制胜,在平淡的市场下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深挖洞”,提高楼盘品质,势在必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