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愿和回向
(2009-03-29 21:11:24)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佛教藏传佛教发愿回向文化 |
最近常有人问我:发愿对于佛子来说是否很重要?发愿应该怎么做?
还有人问我:我想把功德回向给某人,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请问回向应该念什么文?
发愿和回向是大乘佛子每天都要做的功课,而且是很重要的功课。最近我们在共修的时候,都增加了发愿的内容。共修前,我们这样发愿:我是为了脱离轮回、利益众生而来这里参加共修。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但是很有效的发愿。它帮助我们明确来此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常常只是简单的认为:佛教只是教人向善的。事实上,我们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要做到这一点,发愿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发愿就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丹增仁波切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行善而不发愿去净土,那么命终的时候也是无法去净土的。
财旺喇嘛在北京的时候,对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示:如果你们不会发愿,那么你们就跟着菩萨们发愿,菩萨们发什么愿,你们就发什么愿,不要怕自己做不到,一定要发利益众生的大愿,这是你们精进学佛的动力和目标。
因为这个缘起,我也送了一些师兄一本大开本的册子:诸佛菩萨大愿。那里面讲了阿弥陀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大愿。读一读他们成就佛道时发下的大愿,对于我们是个激励和鞭策。我们也由此可以更好的体悟什么是大乘的菩提心。
我自己常常念诵的发愿文就是我博客首页上的贡嘎旺秋仁波切的发愿文,这个发愿文给我的触动非常大,贡嘎旺秋仁波切从悲心中流露出的智慧让我钦佩和叹服不已,我虽然无缘见到这位伟大的成就者,但是他的发愿文将伴随我此生的修行。书音师妹跟我说,她也非常重视贡嘎旺秋仁波切的这段发愿文,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这段发愿文做了适当的修改,每天念诵。我也曾经让一些佛友念诵这个发愿文,几乎所有人念到一半的时候,都泣不成声。可见这段发愿文是相当震撼人心的。
佛子当“常随佛学”,我们没有福报投生在佛陀降临娑婆世界的那个年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年代追随那些如嘎玛仁波切一样的乘愿再来的菩萨学习佛法。我们也当象他们那样发愿,为“脱离轮回、利益众生”而精进佛法。
我们知道任何的善行都会产生功德,大乘佛子将这种功德时时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是一种真正无我利他的行为。回向文可能有成百上千种,但是回向的发心只有一种,哪怕你不会念诵任何回向文,但是你的发心是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某人或者所有众生,那么这种回向就是圆满的回向。回向不要执着于某一种的回向文,回向文都是人写出来的,但是发心却是要自己去发。回向也是锻炼我们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过程。
功德回向,不但不会减少和损失我们的功德,反而会使我们的功德更圆满。功德回向犹如将自己杯中的水倒入大海一样,只要大海的水不干枯,那么我们倒入大海的那杯水也就不会干枯。所以,如果你真的不会做功德回向的话,那么就把自己的功德观想成一杯水,将它倒入利益众生的大海中。
不要吝啬做功德回向,有些人把功德守得死死的,唯恐失去功德,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失去功德。可能我们的一个嗔恨心就把我们辛辛苦苦累积的功德全部丧失掉了,这是多么的不值啊。因此,时时将自己“杯中”的功德之“水”倒入利益众生的功德大海,那么一旦自己不小心打碎了自己的“杯子”,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你所有的功德都时时的回向给了众生,一切都了无牵挂。
最好的回向是由自己亲自做的,这样是最圆满的。常有人希望我们代为做功德回向,这样做只是不断的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回向能力,对于委托者来说则失去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因为功德毕竟是你自己做的。
一声佛号、一句咒语、一个善行都可以产生功德,不要忘了时时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众生,让这些功德成为众生成佛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