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根清净是不是就象木头人一样了?

(2009-02-21 21:40:44)
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

佛教

佛学

六根清净

文化

分类: 文章和随笔

六根清净是不是就象木头人一样了?

一位佛友给我留言:

居士您好:许多人会对佛法中要求的六根清净,不起心动念的观点产生排斥心理,认为那和木头人差不多。内心深处我相信佛法是正确的,但是我智慧不够,理不顺当中的关系,请教居士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回复这位佛友: 

您在问题中所提到的“许多人”,大部分人可能对“六根”指的是什么都不清楚,便以自己所理解的来猜测“六根清净”应该是和“木头人”差不多的状态,并因此如你所说产生“排斥心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六根清净,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蕴含了很多的道理。现代社会,如果人人能做到六根清净,那么世上就少了很多的是非,少了很多的口水仗,少了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少了很多自杀的人,少了很多烦恼的人,少了很多纷争官司,少了很多的战争......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好处了。

果真如此,那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香格里拉,就是人间净土。 

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看待宇宙人生的态度是什么?他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佛陀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因此,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等三方面来看的。  

什么是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对应的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佛教称为六识。 

六根、六尘和六识,佛教称其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打个比方,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这样理解,三者的关系就明白很多。 

我们从所受的现代教育了解到,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佛教称其为六根。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人,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佛家为什么要追求六根清净呢?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或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

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我们细加分析,所谓的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六根的贪婪。为了这种贪婪,我们不惜以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乃至地球为代价。试想,我们白白顶了一个智慧生命的帽子,却干着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这不都是我们的贪婪所引起的吗? 

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当我们明白人生的实相,明白一切苦的来源的时候,我们发誓要脱离轮回苦海,因此我们走上了修行的道路。这是一条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道路,但是这是一条真正的智慧之路。 

修持解脱道的功夫,不外乎戒、定、慧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着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

转换不好的念头,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功夫是禅定;修正不好的行为,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功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进入禅定是为了止住我们的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或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也就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了。 

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总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六根清净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法华经》及《涅槃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人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根,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因此,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着外境的幻象而转。当我们觉悟到生死轮回的根本乃在于: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如此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轮回时,我们定然会选择修行的路。

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于断绝并超越这一生死轮回的生命之流,要做到这一点,绝不是等闲的功夫所能办到的事。因此我们的修行要精进啊。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