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藏传佛教 |
分类: 文章和随笔 |
昨天和湖兄一起去办事,我们聊到一些网友学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顺便聊到这样的话题:学佛应从读经入手,还是应从读论入手。
根据我个人所走过的弯路,我认为:初学佛的人直接读佛经,往往无法掌握佛法的宗旨和精神实质,会把佛陀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对象所说的法,当成普遍原则;会把佛经字面的意思当成精神实质,会把局部当做全面。犹如瞎子摸象,会把象鼻当作象身,因而会产生许多偏见,始终得不到佛法的全貌和要领。
佛陀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层次的度化对象说不同的法,如同良医治病,对症下药。因此,对一个事物,有时说有、有时说空、有时说非空非有;对同样的行为有时肯定、有时否定;有些戒行,对有些人严格禁止,对有些人放宽或开许等等。
不懂佛法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对佛法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如有人说“佛说话常自相矛盾"。要想真正懂得佛法,首先必须学习龙树、弥勒、无着等总结归纳解释佛经的疏论。在全方位理论的指导下,再读佛经就不至于迷路方向,混淆二义。
如弥勒《现观庄严论》把全部般若经的内容总结为八事七十义是对佛法理论的高度概括。若不懂《现观庄严论》,而直接读般若经,虽然读得头白纸黄,也只有读经的善功德而已,对般若深广义理的理解却没有任何效果。除非有龙树、弥勒、无着的博学天才,和他们相同的证悟道位。
我与湖兄还就在学法过程中,闻、思、修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聊起这个话题,也是因为现在有一些人不实证实修,却敢给别人谬说佛法误导他人的现象。
龙树菩萨在《致国王书》中说:“合理的闻思,使驱入正修。"学佛是一种改变思想认识,改造心理本性,提高品德素质,开发真善智能的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
学佛不能单靠盲目的信仰和热情,要靠闻思修的智慧和相应的实修行为。学佛的修炼实际要依靠复杂高深的知识素质,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灵的启示,也不是来自不学无术的盲修瞎炼,而是来自合乎规律的闻思途径。
闻指读书学习,思指反复认识思考。通过合理的闻思修可以生出闻得智、思得智和修得智等三种智慧。这三种智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修得智生于思得智,思得智生于闻得智。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确的闻得智和思得智,也将不会有正确的修得智。因此,对真正学佛的人来说,在闻思修三个环节中缺乏任何一个环节,也实现不了解脱成佛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