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希热多吉居士佛教佛法 |
分类: 回复网友的提问(系列) |
在《孙中山游普陀亲见大士现金身[历史记录]》一文的跟帖中,吴小潭朋友写到:
[匿名] 吴小潭
2007-03-26 11:39:46
凡所有相,皆是虚幻。----《金刚经》
不知这是不是佛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是佛法精髓。
相是虚妄的,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空”字。这个“空”不是说没有,视而不见。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不稳定的,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他们都是暂时的假合在一起。都要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归于消失。
事物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都是“空”的。所以爱情,事业,亲人...等等一切你现在看见的、认为“真实”的东西最终会消亡,一切归于空寂。
所有众生及万法,皆如水中月、镜中花,刹那生灭,虚幻不实。事因人立,人既虚妄,人所立之事,自然也是虚妄的。
吴小潭
你是否是认为真的是菩萨显灵呢?
吴小潭
为何不回答?
吴小潭 2007-04-01 11:01:42
我会不依不饶的.
除非你承认不知道!
对此本人的回帖是:希热多吉于2007/04/01 11:58:56
回复到:
请先把佛法里"相"的概念搞清楚再来提问,你的提问有些无厘头,东一句西一句,不知到底要问什么?而且看你留言的时间,你或许认为我应该"在你留言的时间"有义务守在电脑前回答你的问题?学佛不是要别人告诉你什么,而是自己要悟什么?我也担不起"教授"你的"重任".
吴小潭
2007-04-01 18:34:28
好一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正是佛法精髓"
好一个”孙中山亲睹大士现金身”。
真不知你赞佛不是在谤佛!!!!!!
对此本人的回帖是:
“虚”是不实、不常、有生灭,不是完全没有,就如水中的泡。“妄”则是不真,是变异的、无自性的,如果我们认为“虚妄”就是根本没有,显然有些断灭见,也是说服不了别人的。
就中山先生而言,我相信他的记述是真实的。他并不因为自己是基督徒而否认自己见到的是佛像,他也不会因为别人没有见到,而妄称自己见的是基督。
虚妄就是不住,无常。佛说世间所有相都遵循同一个原理,就是不住、无常。因此所有相都是虚妄。犹如天空中划过的一道闪电,你能说你没有看见吗?显然不能。所以后面佛又说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这个道理。
倘这样解释还不能令你明白,我也就真没有办法了。
吴小潭 2007-04-04 08:27:58
这段话大家要认真地去理解,诸位,“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关键在于对“非性性有”的理解,圆觉自性,无处不在,怎么又说“非性性有”呢,有什么?这里是指不是任何念有圆觉自性的事物有能够理解自身圆觉自性的能力,“循诸性起”,这里的“诸”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各种“相”也可以理解为“五蕴”,圆觉自性是跟随着这些相而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诸相是圆觉自性的载体。这种圆觉自性,没有办法去取出来,也没有办法去证明,只能是感知有这种东西存在,在实相当中,也就是说,我们把实相进行深刻地剖析,实际上没有什么菩萨和众生,,为什么?因为菩萨和众生皆是幻化,都是虚幻的东西,大家仔细看,这里世尊说是得清楚了,就算世尊在你眼前,他也必须承认自己是四大假合,是虚幻的东西。有时看文章,经常会读到什么大士现金身了,菩萨显灵啦,真身是幻化,何况这些东西,如果你因此而信佛教,你已经错了,菩萨自己也保佑不了自己,何况我们!但菩萨可以告诉我们这是怎么一回事。虚妄的东西,终究是会消亡的,而消亡以后,我们没有办法去取证什么,就像我们用眼睛看世界,可是不能扑捉到自己的眼睛,这是比喻我们被相所迷,而不能了知“五蕴皆空”,圆觉自性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差别的。
对此本人的回复是:希热多吉 2007-04-04 12:12:36
吴小潭朋友,首先感谢你不厌其烦的来这里一遍遍按照你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佛陀的话。现在社会以这样一份执着来追寻真理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次,你的解释更进一步证实了我的猜测:你并不是一个佛教徒。你只是对佛教感兴趣而已。任何一个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弟子都不会用你的“讲解方式和角度”去理解佛陀的这番话。
从以往我们的对话当中,我意识到你缺乏最基本的佛学常识,或许你认为抱着一本古汉语字典就可以去给别人讲解佛经。倘若学佛这样容易,那佛菩萨岂不省心很多?
请看你的原话:“大家仔细看,这里世尊说是得清楚了,就算世尊在你眼前,他也必须承认自己是四大假合,是虚幻的东西。有时看文章,经常会读到什么大士现金身了,菩萨显灵啦,真身是幻化,何况这些东西,如果你因此而信佛教,你已经错了,菩萨自己也保佑不了自己,何况我们!”——按照你的“理解”思路,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的“理解”:西方三圣在众生临终时的现身接引也是谎言?
恕我直言,你真的没有读懂圆觉经。太虚大师在讲解这段话时,讲得再清楚不过了,他说:圆觉自性,即平等真如法性。非性性有者,谓非此自性中有差别性。循诸性起者,诸性、指众生、菩萨诸差别性,(不是你理解的:“这里的“诸”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各种“相”也可以理解为“五蕴””,你的一字断句谬误,让你的理解差之十万八千里)谓循诸众生、菩萨之性而起差别。既循性而起,即非实有诸性,是以无取无证;意即谓不可以圆觉为所取所证之法,而以众生、菩萨为能取能证之人也。以在真如实相中──即圆觉自性上──实在无菩萨及众生可言。何以故下,文自征释。幻化非有自体,幻化当体即真。菩萨、众生皆圆觉循性而起之差别,故菩萨、众生之名,皆如幻化无体,幻化之体即是圆觉,非以幻化之体而别取证于圆觉。故云: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此从第一义真实相中观察,理智如是,无二无别。更设喻明之:眼根与见性平等无二,眼根不自见眼,以喻圆觉不自取证圆觉。是以于实相中,此圆觉性自平等,实无从生至佛之差别,非强使之平等也。故云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今请另设一喻:譬如以金铸器,则杯也,盘也,诸相历然;但从金体上观,则平等皆金而无诸相,此一义也。
众生迷倒下,示差别所由来。未能发心,未悟圆觉,是名迷倒,即于一切幻化未能除灭。若已发心者,于一切幻化、或已断而除灭,或虽伏而未灭,伏断之功不等,则其行为乃有渐次可言。故云: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言妄功用者,二障苟未永断,皆得名妄也。至二障永断,是为寂灭。于是随顺觉性,绝诸对待,而能证智与所证理、平等无二,故云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以此由生至佛,渐次修进,可云差别,此二义也。
自古以来,无数高僧大德宣讲过这部经,象明代的憨山大师,清末谛闲大师,近代的圆瑛大师、智谕法师等,对圆觉经的宣讲都已经非常了彻通达,我们应该多读多思多修,切不可以轻慢之心对之。任何人宣讲佛法,首先他自己应该有正知正见,这样才不会断人断己慧命。切记!合十!
末学才疏学浅,且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不能对吴小潭朋友在宣讲《金刚经》、《圆觉经》中出现的谬误一一详解和反驳,整理上述文字,旨在邀请各位师兄和吴小潭朋友共同研读佛经,去伪存真,共同进步。
吴小潭朋友的博客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