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不懂的东方意境

(2012-12-04 14:19:04)
标签:

娱乐

分类: 生活·心情
  一朋友,自认智商不错,没读小说,没被剧透,去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述刚散场和两小时后对此片的情绪一个上天一个入地。刚散场时,他觉这片唯一的亮点是“真实”:孟加拉虎和人的漂流不矫情,没出什么人救老虎,老虎再感恩救人甚至牺牲自我的狗血桥段,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说完了。两小时中,“越来越觉不对劲”,反思剧情,上网看了一眼评论,恍然大悟:实在是低估了大师啊!

  这朋友事后也自嘲:是被太多的烂片“惯坏”了,自以为是地看低了电影的智商;若一开始被人告知片子有料有玄机(这在今天的媒体市场环境下几乎是必然的),大概也不会发那种低级牢骚。结论:“大师就是大师,永远不改低估”。

  我想这朋友算是大意失荆州,更多人不管是否被剧透,看时都对两个故事有了感觉和分析。我看这片,是冲着李安一句:“西方人不知道意境是什么”来的。但没开始之前,也是琢磨画面、3D、镜头如何表现意境。但看完发现同样低估了大师:讲故事的手法,本身就是一种意境。这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片,哲学层面、宗教层面很深刻。咱们专挑一路,来说意境。

  先说视觉效果。我跟叶锦添有过不少合作,现在九朝会三楼,还有他亲自设计的三大新东方主义私人包间,叶锦添拿下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就是在李安的《卧虎藏龙》——这两人必定相辅相成,才有了这个成果。李安对视觉语言的触感细腻大气,我认为这是我看过视觉效果最精彩的海洋类电影。海难时的扑面雨水、人虎大战的表情变动、飞鱼那场戏的漫天子弹,尤其是夜光里鲸鱼那场戏,都是极高水准的视觉盛宴。据说电影圈的人最怕水,因为所有拍水的电影,都要超过预算的两三倍。总会遇到不可控的事,做了再好的准备也没用。李安也说拍水最困难,人很无奈,每个镜头都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这些画面出来,就是壮观惊奇。当然好莱坞拍灾难、景色都很轻车熟路,而李安就更注重天人合一的感觉。动则动,静则静。灾难的疯狂和海景尤其是深海景的禅意都在一个故事里,而且丝毫不突兀。

  至于讲故事的手法,就像搞定色调、材质、造型后,设计上的所有细节和人文关怀一样,是更高阶的意境。东方意境是什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曲径通幽,是潜修顿悟。说白了,最美好的东西,不管感情还是故事,你一二三四拍出来说清楚,就没了意境。但用一种方式把它们潜移默化、带着味道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意境。我想任何文化创意的门类,都对意境有这种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生命力有韵味,这样的一个诗意空间。  

  有朋友举过一个写作的例子,同样一个事实,怎么表达更有味道?第一个就没什么感觉:“如果她嫁给我,我明天就结婚。”第二个就有了涟漪:“我明天就结婚了!如果她嫁给我。”这是个很简单的例子,作家、编剧讲故事的手法,更加庞大和巧妙,是先抑后扬,还是万般平静突见波澜;是穿插鬼述,还是蒙太奇切换视角。当这一切手法最终形成一部好电影时,就像设计师最终完成一个空间、一个建筑般,成型的就不单是个作品,而是件艺术。

  李安从头到尾,没有描绘出也许是真实的那个故事多么残忍凶暴,有的只是精致唯美的童话。当然,对娱乐越来越疯狂的现代人来说,多残忍的画面大伙儿没看过呢?前有恐怖片后有战争片,时不时还有人在网上直播自杀,或者中东电台直播杀人。但恐怖片就有一个真理:你害怕的,永远是你没看到的。对于感动、惊喜、不解这些情绪而言,同样如此。所以半个镜头也没有的第二个故事,才是最牵动人心的。因为没有画面,只有恰当关联的隐喻,而此时电影就能勾起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可怕的能力:联想。那些杀人、被杀、争斗、悲伤的画面,不是出现在眼前,而是心里时,才是最震撼的。

  这就是意境。

  中国导演总在学好莱坞的大制作、大场面,可我觉,这部电影里诗意的对白和镜头、禅意的讲述手法,到让人能看到东方特有的细腻情感。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最有想象力的是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