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航文化 |
如果马航能够在370航班失联后,油尽前公布其失踪消息,乘客尚有一点生还的可能(参见MH370,他们本有一线生机)。
粗粗看来,即便在坠落之前发现MH370的位置,由于其在空中,对于这架空重达一百三十四吨的庞然大物,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能够在油尽前发现马航MH370的位置,最好的结果也许是可以把飞机完整地救回来。
这样最好的结果,建立在马航购买的波音777客机上,安装了最新的反劫机系统。
这套被称作AHB(Anti-Hijack of Boeing),又被称作““非干预自动驾驶系统”的反劫机系统,是911之后由波音公司开发的。2007年3月4日中新网曾对此进行过报道。
据称,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通过无线电波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地面控制人员、安全部队与客机联接起来。当客机起飞后,自动驾驶系统就会被正式启动,一旦飞机遭到劫持,地面控制人员可以锁定客机的飞行控制中心。此时,客机将完全依靠地面控制中心人员的指令进行飞行,而客机上的飞行员以及恐怖分子则对客机失去了任何控制能力。地面控制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像操作玩具模型一样使得客机平稳飞行并得以安全降落。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威胁的客机就可以在军用或者商用机场降落。同年,一套与之类似的衍生型系统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和德国汉堡机场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包括通过特别设计的电脑程序防止客机偏离既定航线,同时授权地面指挥人员通过远程遥控,指引遇劫客机安全降落在附近的其他机场。
如果马航客机安装有这样的系统,卫星就有可能在锁定飞行中的MH370后,建立电子信号联络通道,而后进入将飞机安全降落的程序。
当然,这只是最乐观的可能,因为AHB系统此后的商业应用情况并无报道,很可能仍在定型阶段,也可能定型而马航没有购买,抑或需要飞行员配合等等,所以不能进行过度的期待。
但是,立即派出飞机跟踪和监控马航370的飞行是可能的。
这种跟踪监控最低限度的作用,是在飞机坠落后可以在第一时间锁定其位置,以便救援立即开始实施。就有些情况而言,飞机迫降于水面,有幸存者的可能反而比迫降陆地更大,因为地面如果地势崎岖,飞机会更容易翻滚,变形和爆炸。著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就有多名幸存者。
如果说事件发生后十七天期待仍有人幸存实在太过艰难,那么飞机坠落后几个小时内前去抢救,能够有人得以生还的概率,就大多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努力。
比如,通过无线电喊话与飞行员取得联系,通过谈判专家与其沟通。如今有些怀疑指向飞行员或劫持后驾驶飞机的人员可能通过地面同伙与某方有谈判,并通过某种方式从飞机上了解结果(有可能只收不发),虽然逻辑上可能,但没有实据,不能尽论。但根据马来西亚方面报道,作为最大的嫌疑人,驾驶马航370的飞行员出航前曾察看了印度洋周围四个备降机场的情况,那么说明其并非一心求死,谈判是有可能奏效的。而且,若真是存在劫机人员曾与某方谈判的情况,谈判方也无法将这种情况一手遮天。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电子手段与机内乘客取得联系。
这种系统并不是天方夜谭,只需要一架电子战飞机靠近MH370,而后充当基站即可,机内两百多名乘客在了解自己处境后,在远程通信协助下,未必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救。
至少,家属能够知道他们最后的消息。
从航班失联到坠落,经历了七个小时的时间。七个小时,对于普通人只是一次睡眠的时间,但对于一场空难来说,已经是近乎奢侈的机会。要知道大脑缺氧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仅仅是六分钟而已,仍有无数病人因为医生的努力起死回生。
假如医生面对这样的病人,还要汇报,请示,判断对病人病症做出诊断是否对自己有利,还要最高行政人员批准,才能开始抢救,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医生,恐怕面对的不仅仅是良心和道德谴责,还要承担严重的责任。
航班失事和医院的抢救一样,都是争分夺秒的事情。
不幸的是,马航在MH370上的表现,不能不让人想起这样的医生。
[完]
[以上仅为根据公开新闻和逻辑判断整理的个人见解,并非权威结论]
粗粗看来,即便在坠落之前发现MH370的位置,由于其在空中,对于这架空重达一百三十四吨的庞然大物,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能够在油尽前发现马航MH370的位置,最好的结果也许是可以把飞机完整地救回来。
这样最好的结果,建立在马航购买的波音777客机上,安装了最新的反劫机系统。
这套被称作AHB(Anti-Hijack of Boeing),又被称作““非干预自动驾驶系统”的反劫机系统,是911之后由波音公司开发的。2007年3月4日中新网曾对此进行过报道。
据称,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通过无线电波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将地面控制人员、安全部队与客机联接起来。当客机起飞后,自动驾驶系统就会被正式启动,一旦飞机遭到劫持,地面控制人员可以锁定客机的飞行控制中心。此时,客机将完全依靠地面控制中心人员的指令进行飞行,而客机上的飞行员以及恐怖分子则对客机失去了任何控制能力。地面控制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像操作玩具模型一样使得客机平稳飞行并得以安全降落。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威胁的客机就可以在军用或者商用机场降落。同年,一套与之类似的衍生型系统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和德国汉堡机场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包括通过特别设计的电脑程序防止客机偏离既定航线,同时授权地面指挥人员通过远程遥控,指引遇劫客机安全降落在附近的其他机场。
如果马航客机安装有这样的系统,卫星就有可能在锁定飞行中的MH370后,建立电子信号联络通道,而后进入将飞机安全降落的程序。
当然,这只是最乐观的可能,因为AHB系统此后的商业应用情况并无报道,很可能仍在定型阶段,也可能定型而马航没有购买,抑或需要飞行员配合等等,所以不能进行过度的期待。
但是,立即派出飞机跟踪和监控马航370的飞行是可能的。
2010年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车飞机遭遇炸弹威胁时,加拿大空军飞机对其护航监控的图片报道,该机后安全降落
这种跟踪监控最低限度的作用,是在飞机坠落后可以在第一时间锁定其位置,以便救援立即开始实施。就有些情况而言,飞机迫降于水面,有幸存者的可能反而比迫降陆地更大,因为地面如果地势崎岖,飞机会更容易翻滚,变形和爆炸。著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就有多名幸存者。
如果说事件发生后十七天期待仍有人幸存实在太过艰难,那么飞机坠落后几个小时内前去抢救,能够有人得以生还的概率,就大多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其他努力。
比如,通过无线电喊话与飞行员取得联系,通过谈判专家与其沟通。如今有些怀疑指向飞行员或劫持后驾驶飞机的人员可能通过地面同伙与某方有谈判,并通过某种方式从飞机上了解结果(有可能只收不发),虽然逻辑上可能,但没有实据,不能尽论。但根据马来西亚方面报道,作为最大的嫌疑人,驾驶马航370的飞行员出航前曾察看了印度洋周围四个备降机场的情况,那么说明其并非一心求死,谈判是有可能奏效的。而且,若真是存在劫机人员曾与某方谈判的情况,谈判方也无法将这种情况一手遮天。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电子手段与机内乘客取得联系。
这种系统并不是天方夜谭,只需要一架电子战飞机靠近MH370,而后充当基站即可,机内两百多名乘客在了解自己处境后,在远程通信协助下,未必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救。
至少,家属能够知道他们最后的消息。
从航班失联到坠落,经历了七个小时的时间。七个小时,对于普通人只是一次睡眠的时间,但对于一场空难来说,已经是近乎奢侈的机会。要知道大脑缺氧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仅仅是六分钟而已,仍有无数病人因为医生的努力起死回生。
假如医生面对这样的病人,还要汇报,请示,判断对病人病症做出诊断是否对自己有利,还要最高行政人员批准,才能开始抢救,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医生,恐怕面对的不仅仅是良心和道德谴责,还要承担严重的责任。
航班失事和医院的抢救一样,都是争分夺秒的事情。
不幸的是,马航在MH370上的表现,不能不让人想起这样的医生。
[完]
[以上仅为根据公开新闻和逻辑判断整理的个人见解,并非权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