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 |
分类: 云中漫步 (科学, 技术) |
[平面媒体用稿]
在日本,要是冷不丁问一个当地人该国哪个专家教授最有名,大部分日本人会一愣,而少数人会反问你 – 植草一秀?
植草一秀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早稻田大学教授,不过他有名,在电视上频频出镜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贡献,而是因为他八卦抑或精神上有些问题 -- 这位大教授居然在地铁里弄个镜子折射偷窥乘车女性的裙底风光,结果被警方当场抓住。其时,河草已经被提名担任下一届日本政府的经济大臣了,出了这样的案子,前程自然泡汤。
植草一秀在日本电视评论中经常出场,曾经几乎所有日本电视台的重要财经节目都要找他去发表评论,但并没有让人记住他的名字,反而是当了色狼弄到家喻户晓。
说来,日本的电视节目中,专家学者们在他们擅长的领域经常被请出来发表意见,比如让植物学家来预测樱花几时开,让法律专家预测一下拉登被抓住会怎么个死法之类;同时,他们也会作各种讲座,传道授业解惑,如同当年中央电大讲课,这种情况和世界各地都一样。不过这些专业人士即便上了电视,知名度也并不太高。日本人对教授,专家等尊重万分,只有他们才可以享受被叫做“先生”的待遇,然而,在日本人的脑子里,对于记住他们名字这样的事情却有些不当回事。说来这很公平,在脑筋比较机械的日本人看来,出名也得有出名的理由不是?政治家出名是为了选举的时候多收些票,文艺界的艺能人出名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这两部分人的名字大家是应该记住的。而科学家们出名却为哪般?他们可是要靠本领吃饭的嘛。
既然专家们的知名度不重要,日本人看完NHK教育频道的节目,记住专家们教导大家的种种知识而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成绩应该属于集体和领导,科研领域尤甚。所以,通过电视节目拉来某个专家学者进行推介乃至炒红,不合日本国情。登上电视台节目场地的专家学者,多半还是自己先创出了名声,作为名人走上荧光屏的。除了充当专家作作讲解以外,他们有的时候也被拉去作八卦节目的嘉宾之类。
应该说,出于东方思维中对于传媒地位的重视,大多数日本专家学者对于能够在电视上露面表现正面,每有谦谦君子之风,看来很是配合。但是,他们作嘉宾的时候却不免遭到主持人的戏弄,更不用说咄咄逼人的提问。比如,某位数学家就曾在节目中被要求准确计算几位女嘉宾的胸部容积,弄得古板的老先生尴尬万分。这也不奇怪,一来日本的专家学者们因为专长在于自己专业,其他方面往往“日本”得典型 – 也就是说比较呆板,比较缺乏幽默感,他们一本正经地作节目观众要昏昏欲睡了。因此,只好恶搞他们能让节目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日本社会中专家教授们的地位颇高,看看他们出洋相,对大众来说也是一种乐事。日本的电视毕竟与其说重视社会影响,更重视收视率。而作为电视台,由于和专家学者的领域毕竟风马牛不相及,冒犯一下他们也不担心遭到怎样的报复。
想来,在若干日本专家学者心目中,应酬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这种在电视上露面,甚至可能要接受主持人莫名其妙考验的事情,就更是苦差事了。比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就很怕上电视,他曾经被日本NHK电视台聘请为年度红白歌会(类似于我国春节联欢晚会)的评委,便婉言谢绝。说田中是矫情那属于不了解他了,最初获奖记者采访他的时候田中也是很热情的。但此后接连不断的应酬和麻烦,让这位专心于研究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教授苦不堪言。根据最近的报道,田中获奖后几年之内头发就全白了,和以前判若两人,可见出名未必对人人都是好事。
然而,也有游刃有余的,比如同一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柴昌俊就很适应上电视。小柴年事已高,一副典型“老爷子”的敦厚形象,参加各种节目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然而他总能凭借机智避开各种不利场面,而且不时妙语惊人。比如,能够深夜和美女主持人坐怀不乱,大抒对性感女明星西辻由美子的仰慕之情;在朝日电视台为黑柳澈子作嘉宾时,声称自己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电子游戏机迷”并现场表演,一时倾倒满场。因此小柴在日本的科学家中罕见地拥有大量狂热的粉丝。不过,小柴的作风据说源于早年在欧洲生活,受欧美影响较大,他在日本科学界则多少有些显得格格不入,被称为“变人”(即怪人的意思)。
看来,日本的专家学者,和电视这类媒体还真是一条线路上的两条铁轨,很难碰头呢。
[完]
在日本,要是冷不丁问一个当地人该国哪个专家教授最有名,大部分日本人会一愣,而少数人会反问你 – 植草一秀?
植草一秀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早稻田大学教授,不过他有名,在电视上频频出镜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贡献,而是因为他八卦抑或精神上有些问题 -- 这位大教授居然在地铁里弄个镜子折射偷窥乘车女性的裙底风光,结果被警方当场抓住。其时,河草已经被提名担任下一届日本政府的经济大臣了,出了这样的案子,前程自然泡汤。
植草一秀在日本电视评论中经常出场,曾经几乎所有日本电视台的重要财经节目都要找他去发表评论,但并没有让人记住他的名字,反而是当了色狼弄到家喻户晓。
说来,日本的电视节目中,专家学者们在他们擅长的领域经常被请出来发表意见,比如让植物学家来预测樱花几时开,让法律专家预测一下拉登被抓住会怎么个死法之类;同时,他们也会作各种讲座,传道授业解惑,如同当年中央电大讲课,这种情况和世界各地都一样。不过这些专业人士即便上了电视,知名度也并不太高。日本人对教授,专家等尊重万分,只有他们才可以享受被叫做“先生”的待遇,然而,在日本人的脑子里,对于记住他们名字这样的事情却有些不当回事。说来这很公平,在脑筋比较机械的日本人看来,出名也得有出名的理由不是?政治家出名是为了选举的时候多收些票,文艺界的艺能人出名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这两部分人的名字大家是应该记住的。而科学家们出名却为哪般?他们可是要靠本领吃饭的嘛。
既然专家们的知名度不重要,日本人看完NHK教育频道的节目,记住专家们教导大家的种种知识而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成绩应该属于集体和领导,科研领域尤甚。所以,通过电视节目拉来某个专家学者进行推介乃至炒红,不合日本国情。登上电视台节目场地的专家学者,多半还是自己先创出了名声,作为名人走上荧光屏的。除了充当专家作作讲解以外,他们有的时候也被拉去作八卦节目的嘉宾之类。
应该说,出于东方思维中对于传媒地位的重视,大多数日本专家学者对于能够在电视上露面表现正面,每有谦谦君子之风,看来很是配合。但是,他们作嘉宾的时候却不免遭到主持人的戏弄,更不用说咄咄逼人的提问。比如,某位数学家就曾在节目中被要求准确计算几位女嘉宾的胸部容积,弄得古板的老先生尴尬万分。这也不奇怪,一来日本的专家学者们因为专长在于自己专业,其他方面往往“日本”得典型 – 也就是说比较呆板,比较缺乏幽默感,他们一本正经地作节目观众要昏昏欲睡了。因此,只好恶搞他们能让节目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日本社会中专家教授们的地位颇高,看看他们出洋相,对大众来说也是一种乐事。日本的电视毕竟与其说重视社会影响,更重视收视率。而作为电视台,由于和专家学者的领域毕竟风马牛不相及,冒犯一下他们也不担心遭到怎样的报复。
想来,在若干日本专家学者心目中,应酬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这种在电视上露面,甚至可能要接受主持人莫名其妙考验的事情,就更是苦差事了。比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就很怕上电视,他曾经被日本NHK电视台聘请为年度红白歌会(类似于我国春节联欢晚会)的评委,便婉言谢绝。说田中是矫情那属于不了解他了,最初获奖记者采访他的时候田中也是很热情的。但此后接连不断的应酬和麻烦,让这位专心于研究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教授苦不堪言。根据最近的报道,田中获奖后几年之内头发就全白了,和以前判若两人,可见出名未必对人人都是好事。
然而,也有游刃有余的,比如同一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柴昌俊就很适应上电视。小柴年事已高,一副典型“老爷子”的敦厚形象,参加各种节目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然而他总能凭借机智避开各种不利场面,而且不时妙语惊人。比如,能够深夜和美女主持人坐怀不乱,大抒对性感女明星西辻由美子的仰慕之情;在朝日电视台为黑柳澈子作嘉宾时,声称自己是世界上年纪最大的“电子游戏机迷”并现场表演,一时倾倒满场。因此小柴在日本的科学家中罕见地拥有大量狂热的粉丝。不过,小柴的作风据说源于早年在欧洲生活,受欧美影响较大,他在日本科学界则多少有些显得格格不入,被称为“变人”(即怪人的意思)。
看来,日本的专家学者,和电视这类媒体还真是一条线路上的两条铁轨,很难碰头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