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前后》:一无所有的欲望人生

(2010-10-09 14:38:51)
标签:

文化

一无所有的欲望人生

——读小说《毕业前后》有感

解玺璋

《毕业前后》:一无所有的欲望人生

 

    朱家雄的小说集《毕业前后》描绘了这样一幅人生图景:主人公都是男性,刚刚从学校毕业,或将要毕业,他们所面临的问题都很实际,诸如前途、出路、恋爱、婚姻、房子、薪水等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过得并不舒心,却又无可奈何。他们也很努力,但他们的努力一旦遇到社会这个巨大的黑洞,就被无情地吞噬了。他们无力改变这一切,也无心改变这一切,他们选择了妥协,选择按照生活的既定道路走下去,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么走着,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都是社会骄子,理应得到更多和更好,他们对于自己的遭际很有些不满意,但也只是不满而已,多少有一点失落和伤感,一觉醒来,还要为“稻粱”而奔忙。他们告别了或抛弃了虚妄而贫瘠的精神胜利,却尚未拥抱真实而丰腴的物质世界。他们有点上下够不着。

 

    所以,他们的生活态度往往是游移的,不确定的。比如那个马驰,他在两篇作品中出现过。在《不能没有你》中,他是个大学毕业后还在寻找人生目标和脚下道路的青年,他不喜欢刻板的、按部就班的职场生活,受不了按时打卡上下班,于是选择了再次读书,希望新的专业能给他带来新的机会。但女友却选择了与他分手,他的自尊心因此受到了伤害。不过他还年轻,还有机会,“一切都还可以重来”。生活还是很关照他的,他在校园里很风光,如鱼得水,不仅把个社团办得有声有色,身边还簇拥着几个美女。毕业之后的前景更让他兴高采烈,做梦都能笑出声来,不仅一家名气很大、效益很好的律师事务所录用了他,曾经实习过的报社也在向他招手。他现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连爱情也向他绽开了笑脸,“我觉得小月真是无所谓了,甚至同样是大美女的著名校园歌手赵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了”,因为他又爱上了更美丽的才女姜靓娇。正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正当他在成功与幸福中沉醉的时候,事情已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事务所因为他经常迟到和缺勤,炒了他的鱿鱼,而报社那边由于他迟迟不来,也早已进了别人。爱情方面也由晴转阴,他追的人已经名花有主,而被他放弃的人也早已花落别家。

 

    到了《花开的时候》,马驰还是汉唐大学的在读生,还是学生社团中西文化交流协会的会长,但他的女友已换了人,不变的是他交友恋爱的态度。他和夏萍已经好了两年,这时又看上了新来的席春蓓。故事的发展了无新意,在他毕业若干年后,他又被自己服务的那家公司给开了,这一次不是因为得意之后的懒散懈怠,而是因为得意之后的大露锋芒。爱情方面也是这样,他放弃了曾经拥有的,也错过了一直追求的。应该说,马驰的人生是一种失败的人生,或者说是作家刻意描写了他的人生的失败。其实不仅马驰,在作家笔下,像《客房纪事》中的张文东,《彷徨青春》中的江流,《身体越近心越远》中的孙小杰,《职场争端》中的黎清晨,《障碍》中的方东海,这些人物的人生都不能说是成功的。我这里所谓成功,绝非世俗所指找到一个好工作,或有了一门好婚姻,而是指作为一个人,你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是否能像人一样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上。马驰自然不能算有,他这个人太聪明,太活络,太功利,太现实,工于心计,精于算计,却少了一点真诚和自信。他从自我出发却丧失了自我,他以为自己在追求成功和幸福,却不知成功与幸福往往与他擦肩而过。他的人生真的使人感到了一种无奈,仿佛是被雨水洇过了一样。

 

    朱家雄的小说很自然地被称为“70后写作”,原因就在于他生于70年代。对此,我倒不以为然。我不认为一个人的出生年代,可以决定他的写作态度和倾向,至少不能完全决定他写什么和怎么写。古人说,知人论世,这个世,应该是他生活的时代,即世界观和人生观生成的年代,而并非他出生的时刻。因此,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写了近30年来社会风尚的流转对这一代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到了人的生活态度、价值判断,以及更趋向于务实的行为方式。作家属于这一代人,他是这一代人人生百态或万象的观察者、叙述者,同时他也生活在他们之中,是这种人生的实践者。他的写作是对这种人生的重新发现,是将它的真实面相揭示出来,其中也隐含着他的观察和体验。

 

    其实,近30年来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革,不仅仅在于经济和政治的某些方面,更在于人们对人、对人生、对人的生存方式以及生活态度,都有了新的认识。也许是因为,前面的30年我们拥有了太多的关于贫困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对于突然涌现出来的物质财富,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显得有些无所措手足。我们简直是不顾一切地、奋不顾身地想要获取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割断了自身与历史和未来的联系,我们只想拥有现在。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潮,在物质财富的裹挟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入我们原本就一贫如洗、空洞单调的精神世界,我们从信仰单一的精神,转到信仰单一的物质、金钱。然而,那些被魔法呼唤出来的社会财富只是越来越快地向少数有权有势的人手里集中罢了,社会的大多数依然拜托不了贫困的命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拥有财富始终是个美丽的童话,而从前我们借以安身立命的那些东西,也被我们抛弃了。这时,我们真的成了“一无所有”的人。就是这些“一无所有”的人,20年来,一批一批地被抛到了市场上,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获得了危机感和恐惧感。

 

    我把这种情形理解为朱家雄写作的精神背景,由此出发,我们才可能进入作家以及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感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当然,作家并不直接描写或呈现他的精神背景,他只是如实描写生活在这个精神背景下的人物,因而,他笔下的人物才是真实的和鲜活的。马驰就是马驰,而绝非别的什么。他没有给马驰们指出一条明路,不仅不必要,事实上也还不可能,我们看他对马驰们的叙事态度,就能感觉到他的游移不定。什么才是可以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安身立命的东西,他怕是也还没有找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