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美国红电视剧编剧可得到高分红是有道理的,我不相信美国会计会笨到算不对给编剧的钱值不值,比如若有百分三十,即使六个编剧分,每人也可得百分之五的稿费及分红,事实上,正是六个素质很高的美国编剧干着中国一个编剧的活儿,他们的工作当然充满刺激与挑战,且有趣味,更易形成一个创作的优秀团队,《越狱》编剧就是一个团队,其中每一个编剧甚至可以雇请更底层的编剧为其搜集整理素材,这就是使得他们的剧本质量十分之高,最终效果是,他们可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得观众。
而中国呢,只有一个人干才可能挣得多一点,他们当然不敢想像与其它编剧合作,他们每年至少写一部戏才可维持生活,而绝不会花费三五年时间去研磨一部冲刺戏来冒冒险,他们只好凑合着来,蒙混过关即是目标,这是一个无梦想的职业,因它希望少得可怜。
最终效果是,目前,诺大的中国还没有一部国产剧集可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兴趣,我们的人民趴在别人家的窗口往里使劲地瞧,而人家甚至都不爱往我们所在方向看上一眼——抛开政治因素不说,剧集质量差多半也是原因之一,我每次一听到年轻人说根本不看国产戏,就感到悲哀,我一点儿也不责怪年轻人,他们只是自然地选择质量好的东西,让他们觉得有趣的东西,给他们启发的东西,我只觉得自己的手艺差,未能吸引他们,被他们淘汰了,叫人深感竞争失败——无法击败进口剧集,更不好要提什么出口剧集,手艺不精,无人理睬,这是现实,没什么可说的。
不过,这不幸的现实也令我反思——我以为,到此为止,现实表明,依靠编剧个人天才及努力总算可告一段落了,很失败,那么,也许到了拱一拱编剧版税制这个目标的时候了,再不使用制度来鼓励创作,也许我死的时候我国的创作水准仍会在盗版与抄袭中蒙混过关,这令有自尊心的人感到羞耻,创作者不受重视,贫穷而无尊严,令人心酸之余,不得不追问一声,为何制度如此短视?
在出版业中,中国第一位争取版税的作家是王朔,作为作家,我受惠不浅,我写的第一本书就直接搭上版税的快车,以使我能在写出一本红书后收到利益,在家花去五年时间去阅读及积累创作素材,对此,我对王朔深表敬意及感激,尊他为前辈作家——那么,中国编剧何时才能拱开分红制的大门呢?
我等着,自己也会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