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车标准之争切莫成为商业利益之争

(2012-01-09 07:14:37)
标签:

杂谈

去年1227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公开征求《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四项国家标准的意见(下统称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截止时间为201218日。


据媒体报道,新校车标准在客车行业引起普遍争议,一些主流的客车厂家认为,新校车标准由宇通相关人员执笔,以主要做中大客车的宇通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将中小型的客车企业全部排除在外。加上新校车标准完全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很可能最终导致有了标准而校车问题仍无法解决。按照计划,征求各方意见后修改的《新校车标准》将于本月11日和12日审核,但由于执笔者仍为宇通相关人员,修改稿能否获得普遍认同并最终通过审核仍存变数。(钱江晚报18日)


制订新校车标准,听取客车厂家的意见,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涉及到具体技术和成本问题。但是,如果仅听客车厂家的意见,或者就由客车厂家的代表作为执笔人,校车标准的制订,就极有可能演变为商业利益之争。解决校车安全问题,在一些客车厂家那里,就变为了商机。


制订校车标准,首先,不适合由某家客车厂家的代表,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据报道,来自宇通的周慧慈就是新校车标准课题组组长,也是执笔人之一。从利益回避角度说,这种做法欠妥。既然将校车标准作为一项课题研究,那么,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立性。来自客车厂家的课题负责人,怎么保证其研究不倾向于本公司,把本公司已有的技术条件套用在新的标准设计中呢?会不会利用制订标准的权力,设置技术门槛,把竞争对手排除呢?


这正是其他客车厂家不满之处。但这些厂家提出的不满意见,给人的感觉,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他们的意见之一是,从国内客车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完全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执行,不仅要增加20%30%的成本,而且大多数生产中小客车的生产厂家将被排除在外。依照这种说法,是不是校车标准要考虑各厂家的技术条件而制订?这是在制订校车标准,还是再分“校车”这个新蛋糕呢?这将广大学生们的利益置于何处,又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置于何地?


按照目前这种操作,校车标准的制订,已经让人嗅到商战的气味。这是值得警惕的走向。毋庸置疑,解决中小学校车安全问题,会给客车制造商,带来大笔订单,保守估计也是五六百亿。但如果客车厂商想从中牟利,就打错了算盘。作为政府主导的校车项目,要尽量控制成本,以便能给中小学提供更多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车。而其中,控制成本的最好办法是,减免相关客车厂家的税收,以及客车厂家让利。生产校车,客车厂家可以赚钱,但也是薄利,不然,公益性的校车安全工程,就被商业利益绑架了。


避免校车标准被商业利益左右,标准制订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综合各方意见制订。这种导向很重要,否则,解决校车问题,一开始就走错了路。


其次,独立的第三方在制订校车标准时,还要广泛听取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浙江德清在制订校车标准时,就深入听取了学校的意见,并对孩子们测量了身高,在此基础上,向客车厂家提出订制标准。包括,校车车门的台阶高度、校车座位的间距、每个座位配置安全带、不设置货物架(担心货物掉下砸伤孩子)等等。毕竟,最终坐校车的是学生,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思校车标准,就可能是拍脑袋的标准,以及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设置的标准。


从校车的标准制订之争,我们应该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确定解决校车配备问题的经费保障机制之后,如何让这笔经费用到实处,不是被瓜分,必须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及社会监督机制。在校车标准制订后,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实行公开的校车制造招标,不能让校车生产垄断,也不能所有客车厂家都分一杯羹。否则,校车生产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几百亿的校车经费,有相当部分成了客车厂家的利润,或者被挪用、侵占,那将是解决校车问题的丑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