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样题会助长自主招生应试倾向吗?
(2011-01-31 07:03:08)
标签:
杂谈 |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进行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将于2月19日进行。1月27日,在AAA测试报名网站上,2011年AAA测试的考试说明及样题已经和考生正式见面。通过7所高校初审并且缴费成功的考生,可以凭报名号和登录密码进入系统进行查询,提前熟悉考试题型。有关高校招生负责人提醒考生,提前两周公布的样题虽然不能作为应考依据,但可以帮助考生熟悉各科题型,以免临场慌了阵脚。(现代快报1月29日)
对此,网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学校公布联考样题,是服务考生的做法,可让考生了解基本题型,对考试做更充分的准备;另一种意见是,学校此举,可能助长自主招生的中“应试倾向”,自主招生就应该是学生不做什么准备,拿着一枝笔“随意”上考场,展现考生的“原生态”。
后一种想法,是自主招生的“理想状态”。但这种状态,就是在美国,也难以完全做到。在美国,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考试选择权,也有比较准确的自我定位,因此,大多考生选择的考试,是自己比较适合的,也不会特别为某种考试做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准备。但是,为SAT以及大学面试进行的培训、指导,同样存在。独立研究表明,学生也是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提高SAT分数的。
在我国,自主招生刚刚起步,联考更是去年才出现的新事物,考生为自主招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是合情合理的。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各自主招生高校基本不对外公布已经进行的自主招生笔试题目,也不发布自主招生考试的样题,学校的想法,当然是避免学生走“应试路线”。但是,事与愿违的是,打着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指导委员会”旗号的培训机构,却满天飞,号称有自主招生高校的考试真题,有对当年自主招生考试的权威预测,但这些机构其实与自主招生学校根本没多大关系,所谓的真题,是找往年参加自主招生笔试的学生“回忆”整理的,而权威的预测,就更是自说自话了。这种状态,既让考生对自主招生笔试的焦虑加剧,也使自主招生培训现象纷呈。
学校积极主动地发布自主招生笔试、面试信息,更有利于服务考生。发布往年的考试题目,可以减少家长、考生四处打听考题的周折,也使这些信息更准确,避免家长、考生以讹传讹,而且,由于学校(或考试组织机构)拥有考题的著作权,也就可以以侵犯著作权为名,起诉那些未经授权却使用“真题”的机构。这就像高考,现在大家已经习惯考试一结束,考题就上网。对于新推出的考试,学校公布考题的样题,其对考生的作用就更明显,主要体现在舒缓考生的心理方面——从联考消息发布以来,笔者就曾多次被家长、学生询问,联考的难度究竟如何?题型究竟有哪些?总之,由于信息不对称,对联考,尤其是今年新推出的北大13校联考和同济9校联考,充满“神秘感”,也特别焦虑。
当然,自主招生高校,也需注意当下自主招生中的“应试倾向”,为避免这种倾向,在为考生做好服务的同时,应该注意两方面:一是改革、调整笔试、面试,提高考试评价质量,笔试(学校单独测试或联考)应注重能力测试,学生可以了解题型,但却难通过题海战术等手段“准备”;二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合理设定自主招生笔试、中学平时学科成绩、中学竞赛奖项、中学综合表现、大学面试测试等在自主招生评价中的权重。目前,美国一些高校,也通过调整录取评价体系,来避免考生通过准备获得SAT高分,从而获得大学入学机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