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BA的学费与身价

(2010-09-20 05:45:50)
标签:

杂谈

伴随着近年来学费年年走高的势头,北大清华等名校MBA明年铁下心准备大幅提价。记者从新浪教育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1年名校MBA招生发布会上获悉,人气最为火爆的在职MBA项目,清华和北大分别最高上调了6万元和4万元;对外经贸、中央财大、北科大、北邮、中国政法等多所名校也争相提高MBA学费标准。(北京晨报919日)

 

对于MBA学费上涨,有专家分析,近年来MBA学费节节上涨,除了物价走高和培养成本等原因,名校学费追涨保持身价的风气不容忽视,保持学费标准意味着保持身价。

 

保持学费标准意味着保持身价这种论调,并不新鲜。几年前,就有名校MBA院长对涨价很“无奈”:大家都在涨,我们不涨,就是自跌身价啊!

 

如果“学费=身价”是教育界的通行规则的话,那么,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费应该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惜的是,哈佛大学等很“不解风情”,老是做出“自跌身价”之举,2007年,哈佛大学宣布出台新的财政计划,大幅减少学费,幅度从数千到上万美元不等。根据这一新决定,出身于年收入低于6万美元的家庭的学生将被免除所有学杂费,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顶尖的教学服务;年收入在6万美元至12万美元之间的父母将拿出不到10%的收入作为子女的学费;年收入介于12万美元和18万美元之间的家庭需要支付的学费为年收入的10%

 

降低学费的哈佛,是不是就降低了身价呢?似乎结果却相反,赢得促进教育公平的美誉不说,还吸引了更多学子申请。就是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哈佛似乎也没有想到根据自己的“江湖地位”,提高学费来缓解困境,为了节俭开支,哈佛大学采取的措施是,冻结所有员工公资,停止雇佣新员工,延迟校区扩建计划。

 

“保持学费以保持身价”的荒谬性不言而喻,高校之所以能有这一理论,可以说,实在是想不出其他可以解释学费飞涨的理由。按照高等教育成本理论,作为非义务教育的MBA教育,可以实行成本分摊,那么,提高学费的理由只有两个,一是培养成本大幅增加,二是受教育者分摊成本要提高。从MBA学生的成本分摊看,几近100%(甚至超过100%,在扣除成本之后,很多学校都有盈余),剩下的理由也就是培养成本大幅增加了,可是,再怎么计算成本,也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四五万!

 

而这样毫无道理的涨价,却似乎没有任何阻挡地推行了。在政府监管方面, 今年6月,财政部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两年,公办学校、中职和高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学期收费水平。那么,MBA难道不属于治理之列?可任由学校涨价?

 

至于遭遇涨价的学生呢?以学校““保持学费以保持身价”的理论分析,学生们是乐见涨价、欢迎涨价的,因为学费越高,自己所读MBA的价值就越大,免费的MBA没有身价!是这样吗?——这符合奢侈品消费逻辑,钱多得没用处花的富翁,可能把教育当作“奢侈品”消费,但教育决然不是什么奢侈品——记得去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由于面对巨大财政赤字,准备从今年春季开始上涨学费百分之十五,夏季再涨百分之十五。对此,学校员工和师生举行大规模集会并罢课三天,强烈抗议学校增加学费百分之三十,将财务困难转嫁学生。同学们高喊口号,教育免费,不加学费,不减课程谁的学校?我们的学校!

 

政府的监管乏力,学生没有表达自身权利的渠道,面对的也就只有学费飞涨了。高校这般把教育打造为奢侈品,在公平教育语境与教育的国际竞争中,不是提高身价,而只会一再掉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