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教育管理失灵

(2010-09-03 05:55:20)
标签:

杂谈

 

又到一年开学时。正当一些城市如火如荼地推行课桌革命”——为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提供崭新舒适、可升降调节的课桌椅时,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一些中小学校里,孩子们却不得不自带桌椅上学。这尴尬一幕的发生地,是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的省级百强县。(工人日报 92日)

 

学生自带桌椅上学,原因无非有三,当地政府部门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校设施短缺;教育经费投入并不缺,然而投入方式有问题,办事效率低、不到位;学校克扣教育经费,仗着强势地位,迫使学生自带桌椅上学。

 

读完这则新闻,我觉得很难将这归为这个百强县教育投入不足——据报道,孟津县教育工作其实是成绩斐然的,被誉为孟津教育现象。孟津县教育局负责人在200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032005年期间,全县中小学投入资金5100余万元,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学校;20052006年共吸引社会资金1975万元,用于学校配套设施建设。

 

那么,是什么导致重视学校投入,却要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尴尬景象呢?这就要看配置学校设备的操作程序了。从报道所披露的信息看,该县 学校桌椅一般由县教委指派镇中心校统一发放,发什么就给学生配什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让学生自带课桌了——学校的学生数在变,桌椅也会有损耗,但学校不能自用资金(也没有资金)去配备桌椅,需上报县教委,再由镇中心校统一发放,这期间如果存在延时,就会出现要求学生自带桌椅上学情况(校方解释这是暂时行为,因为新配备的统一课桌马上就到位了),而如果有某一环节失灵,那么,就可能一直让学生自带座椅上学。

 

这种学校设备配置模式,或是政府部门加强办学资金管理的结果,或是不相信基层学校使然。而从实际效果看,这除了强化政府部门的财政权,会造成权力寻租、效率低下外,于办学没有任何好处,基层学校必须向政府部门讨钱花,处处掣肘。如果一所学校使用任何一分钱,都需请示政府,那么,没有财政相对独立性的学校,将难有办学自主权可言。

 

另外,由政府部门来统一操控学校的设备配置,还会出现学校并不需要、但形象工程需要、政绩需要的问题。不少农村地区的教师向我反映,由于师资等问题,学校根本用不着电脑,但却配备了电脑房,结果导致这只有观赏功能10几台电脑还没启用就霉坏。还有一所中学校长告诉我,政府部门在他们学校花1000万建了一间实验室,但实验室的利用率非常之低,不少买回的设备一次也没用过。至于设备的个性化问题,更在这种统一配置中难以体现。比如课桌椅与学生的身高匹配等,不会在统购统配之列。

 

政府部门作为举办者,不能用掌控财权的方式,来干预学校的具体办学。对于学校日常运作经费(课桌添置、维修费应属此列),应将其按预算额度拨付到学校账号,由学校支配使用,政府部门可以监管、审计学校资金的使用。在笔者看来,将办学资金直接拨付给学校,而不是由政府部门层层拨付,将减少资金被挪用、挤占、用于权力寻租的可能,而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与透明度,将有限的办学资金用到刀刃上。

 

当然,要让学校用好钱,也有必要建立透明、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家长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就配置桌椅而言,如果学校不重视学生权益,家长对学校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学校即使有办学经费,也照样会让学生自带桌椅上学去,以此节省下办学的开支。从新闻报道看,有的学校也存在这种可能。

 

       这一新闻告诉我们,当教育投入的数量逐步解决之后,教育投入的模式调整、教育权益的平衡,将是让教育投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如果教育投入模式不调整、受教育者的权益依旧被漠视,那么,教育投入的增加,并不能成为受教育者的福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