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处理学术不端怎玩起厚黑功夫?

(2010-03-24 09:35:47)
标签:

杂谈

3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因严重学术不端被校方解聘了,西安交大在通报上称:“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严谨治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对于建设优良学风的要求是严肃的和一贯的,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存在,一旦出现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如果不了解这一学术不端事件处理的起始、经过,上述学校的通报宣言,可能会让大家感受到这所百年老校严处学术不端的坚强决心,可是,与这一通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此前一天的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该校的6位老教授,为了检举这起学术不端,虽证据凿凿,但却历时两年,其间屡遭校方劝阻,甚至羞辱。如果媒体的报道属实,上述通报,恰是学校学术尊严扫地的最好注脚。

 

且看学校当初是如何“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2007年年底,6位教授发现,李连生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奖材料中存在严重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于是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30多处造假信息向学校举报,要求学校进行核实。随后,校领导约见6位教授。据参与举报的陈永江教授回忆,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虞烈一见面就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这涉及到的不只是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也涉及到国家的脸面。“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们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6人愿意退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让他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

 

这简单的几句话,让人听得瞠目结舌,与校方的通报话语体系对应,可以理解为:“对于弄虚作假是理解的的容忍的(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决不允许破坏西安交通大学的脸面,国家的脸面的行为存在(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一旦有人检举学术不端,将严厉查处(愿意退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这那是什么学术话语,分明就是学术强盗逻辑,不是认为学术不端造成学校脸面受损,而把举报学术不端列为行为不轨。

 

幸亏是6位老教授,见过风雨,要是换着一般年轻教师,被这么一训斥,早就打了退堂鼓。而真正的造假者由此逍遥,与校方瓜分各自相得的好处——造假者有卓越的成果,学校有各种获奖的办学成绩,而学校也得以在各类排行榜上有优异表现。

 

现在在媒体的曝光之下,学校不得已做出处分决定——如果不是央视的曝光,这起学术不端事件何时能得到处理还是未知数——这个时候,态度却转180度,高调宣称自己对学术不端的一贯严肃态度,这说明,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高校学术管理,已经异化为逐利工具,在这里只有“利益原则”,没有“学术原则”、“是非原则”、“道义原则”,早已练就极高的“厚黑功夫”。当初劝阻教授举报,是为了维护利益;现在做出处理,也是为了利益,所谓“丢车保帅”,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了其通报,下次学校出现学术不端,不是决不姑息就,而是“姑息迁就到不能姑息迁就了”,才会做出处理。

 

两会期间,有代表和委员指出,学术不端已成为我国高校学术研究的“癌症”,攻克这一顽症,需多方下药。在笔者看来,根本之策,只能是打破利益共同体,建立学术共同体,让“学术原则”、“是非原则”、“道义原则”重回学术体系。这需要从两方面做起。

 

其一,根据学术原则和是非原则,追究学术不端“保护伞”的责任,这是打破利益共同体的第一步。就西安交大这起事件而言,建议组成第三方独立调查委员会介入调查校方当初对教授的百般阻扰,以理清其中的利益关系。事实上,做学术不端的“保护伞”,与“黑帮”无异,是十分严重的学术不端,本就应严肃问责。不打击学术不端的保护伞,将让学术黑社会化。

 

其二,建立学术本位管理,我国教改《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只有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摆脱行政对学术的干扰,学术才能正本清源,回归本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