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医这样看病

(2009-04-30 11:14:19)
标签:

健康

养生

胃气

肉苁蓉

黄元御

黄帝内经

中医

四川

分类: 养生保健

     在不少人看来,与现代科学不同,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起来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气血营卫、藏象经络、升阳举陷、疏肝和胃、培土生金、伐离救坎等等的, 所以中医很难理解和学习。来源:精彩网www.e

 

    而且,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找个好的中医医生有点难。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操满口西医用语说病情,然后开中成药甚至西药。有些医生治病的疗效很差,这导致很多被他们治疗过的患者很愤怒,有种被忽悠的感觉。

 

   那么,古代的医生也是这样的吗?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罗大伦博士告诉了我们古代中医是如何给人看病的。他写了两本书,一本叫《古代的中医》,另一本叫《神医这样看病》,以当年明月的手法,告诉我们名医是如何给人看病的。

 

     http://img39.dangdang.com/13/15/20528059-1_b.jpg

 

     罗大伦讲的名中医,有李东垣、钱乙、朱丹溪、黄元御、傅青主、吴鞠通、张景岳等。里面有感动百万人的中医故事,可以让人一读知中医,两读入医道,三读获健康。他用生花妙笔,还原了一个个古代的神医,他们不仅有着神奇精湛的医术,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古道热肠的义举。这些故事在网上贴出后,感动了上百万网友。除了故事,里面还有很多中医的药方,简单,实用。一些人看过帖子后,感叹“原来这才是中医啊”。

 

    据说,在天涯连载后,许多人感兴趣,自发地去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研读。

 

    下面摘要介绍清代名医黄元御看病的一个例子,以便管中窥豹。

 

 

    一位妇女,姓林,也不知道她跟谁生了气,结果气生完了,开始感觉自己胸腔里面热痛,还吐血,这下可吓坏了,甚至都忘了到底和谁生的气了(可见生气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个时候还有痰若干要吐,头疼,还感到恶心,有呕的感觉,然后是脑袋、四肢都出现了水肿,肌肉也瘦了下去,并且“常下紫血”。


  您觉得这个情况比较严重了吧?这还没完呢!她的症状还有,在夏天的时候,心口那里开始疼痛,肚子里象有三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左右胁下各一个,一块在胃口那里,同时总是感觉胃里胀满,还往上嗳气,心烦,口渴,喝水喝进去马上就吐出来,吃饭也是,吃下去没多久就吐出来,这简直让人抓狂,那么多的粮食都浪费了,人还是那么瘦。

 

  这些症状还不够,这位林女士还手足都冰冷,感觉象冰一样,每到到了秋天的时候才开始好转,在来月经的时候,肚子感觉很疼痛,而且浑身上下的皮肉筋骨都感觉疼,现在是几乎吃不进去什么饭,喝的粥一到胃里,就开始往上返,小肚子那里象堵塞在那里,喘息也很费劲,小便红浊淋涩,大便象羊粪一样干燥。


  各位,这都是些什么症状啊,简直是周身上下乱作一团,这么多症状放在一起,简直让人无从分析。当黄元御被请来以后,也感到很困惑,您这怎么会病成这样啊?您就说说原因吧,生一次气不至于这样。


  原来,她先是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当时悲哀异常,在眼泪流光了以后,眼睛里都出血了。后来,她的姑父又去世了,她在痛哭的时候,眼睛里又出了血。半个月以后,开始咳喘,惊悸,失眠,但是平时还觉得困,睡觉醒以后,就是一身的汗,身上还感觉忽冷忽热的,而且眼眶周围还呈现出青黑色,到今天,这个病已经有九年,患者到此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黄元御碰到这么个患者也感到棘手,病情复杂,而且现在还很危重,怎么回事?让我们最后一次再来听听他老人家讲的内容吧。


  他说:脾是负责把清气往上升的,胃之负责把浊气往下降的,如果脾气正常把清气往上升,那么大小便就会顺利地从下边排出(因为如果清气和浊气在下焦抟结,则大小便就不容易排出),如果胃气正常地往下降,那么也就不会吃进食物呕吐了,现在这位显然是胃气不降才呕吐食物的;胃气不降了,心火就无从下降,结果就在上面刑克肺金,这样就出现了烦躁、咳嗽、口渴,肺主皮毛(中医认为身体的皮毛是肺来管的),肺金被克,则出现了皮毛开泄,汗就多了;甲木不降,则胆虚,就产生了惊悸。

 

  那么为什么在夏天的时候病重,到了秋天就好转了呢?黄老师说:在夏天的时候,自然界湿气重(现在北京还是这样呢),脾气郁陷,胃气不降,脾胃之气和肝胆之气扭在一起,乱作一团,“两气抟塞”,所以形成了三个块,等到秋天的时候,秋天之气为燥,湿气收敛,这样脾气可以生发了,胃气也降了,所以病就好转些。而脾主肌肉,湿旺脾郁,则身体变得非常的消瘦,水湿之气重,所以会有水肿出现。


  除了脾胃,让我们来看看肝肾吧,脾胃是这个轮子的中轴了,中轴出了问题,这个圆圈的其他部分也就不转了,这就导致了上热下寒,下焦寒冷,则导致经血瘀滞,慢慢就变成了紫色的,很多人认为经血紫色为热,其实也要考虑到下焦寒冷的情况啊。


  肝藏血而开窍于目,这位悲哀过度,肝气郁结,所以血会从眼睛里出来,肝气郁陷,则小肚子感到有硬结,肝属木,其色青,肝病则脸上会出现青色。

 

  这样我们就解释了她身上出现的所有乱七八糟的症状,这些症状看似凌乱,但是如果从气机升降的角度来分析,还是都可以找到根源的。

 

  这就是黄元御的这个脾胃升降理论的好处,多复杂的病情,它都可以给归纳入一个简单的模式,并用轻轻一拨的方法,让人体自行恢复。

 

  林女士的这个病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老师开出了方子,就是:茯苓、甘草、半夏、川椒、附子、干姜、桂枝、白芍、丹皮、苁蓉。

 

  这个方子里的前三味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茯苓把湿气泻去,让脾气上升,甘草坐镇中州,半夏把胃气往下降,而黄元御认为这个患者下焦虚寒,脾肾阳虚,所以加了川椒、干姜、附子。这个川椒就是花椒,四川产的好一些,所以叫川椒,它是个热药,为什么四川那边常用来做菜呢?因为四川那个地方湿气重,花椒有燥湿的作用,各位有患皮肤湿疹的,可以把川椒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洗患处,可以去除湿疹,川椒还可以暖中驱寒,肚子里凉就可以用川椒,有的女孩子因为胞宫虚寒,冷得导致月经时痛经,就可以用川椒和公丁香研成粉末,放入肚脐里,外边用风湿膏帖上,则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这个干姜我们讲过了,是入脾肾经的,可以引附子的药性入肾经,所以有“附子非干姜不热”的说法,黄元御非常喜欢用这个药,用来燥除脾经的湿气,黄元御说干姜的作用有:“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不宜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


  至于附子我们就不讲了,这是温补肾阳的。

 

  方子里的桂枝、白芍、丹皮是针对肝经去的,因为肝经郁陷是这个妇女的病之诱因,因此调理肝经很重要,桂枝可以升肝经之郁陷,白芍入阴,柔肝和肝,丹皮可以清泄肝经之火。

 

  最后用的药是肉苁蓉,这个药是干嘛的呢?原来,肉苁蓉是入肝、肾、大肠经的,它可以起到暖腰膝,健筋骨的作用,可以滋养肝肾之精血,润大肠之燥结,黄元御认为,那些大便象羊粪一样,都是小颗粒,很难排出的,是土湿木郁,下窍闭塞的缘故,肉苁蓉这味药温补肾阳而不燥,富含油脂,可以滋润大肠,使得大便通畅(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朋友,可以用10克或者15克肉苁蓉,配合10克的火麻仁来服用,可以使得大便排得更容易些)。黄元御对于这种大便燥结的,都喜欢在方子的最后加入肉苁蓉,他认为其他的泻药都有伤正气的可能,而肉苁蓉的药性从容不迫,非常合适。

 

  这个方子服用半个月以后,这位林女士的病就痊愈了。

 

  各位看看,这就是高手,无论病情多么的复杂纷乱,人家很快就找出问题的症结,用的药不多,在气机流转的过程中轻轻的一拨,人体它自己就开始恢复了。

  

    神医们更多的精彩故事和药方, 我们还是读这本书吧, 点击可进当当优惠购书:

 

     神医这样看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