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应该怎么吃?

(2008-08-02 21:38:39)
标签:

饮食

养生

肠子

食肉动物

肉食

素食

健康

分类: 转载分享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images/2008/7/2008731162256703.jpg

                图/Google     文/青水洋

    1983年我们去美国时正遇国内副食品供应紧张,许多地区一年才发1-2斤鸡蛋票。到美国一看鸡蛋、鸡大腿满地都是,那是最便宜的食品了,一下子大家还转不过弯来。

    一般肉类都不贵而大部分蔬菜却不便宜,刚好大家就开洋荤吧。

    但是一、二个月下来,开荤厉害的人有反应了,嘴发苦,身发热,舌苔发红,有些人严重便秘。一位四川来的博士生说,我们一天到晚吃辣子也没有这么大反应啊!他说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希望能拉一次肚子。你们看,多掉中国人的价啊!

    一开始大家认为不适应,但实践证明这适应不了,于是不少人就开始注意荤素搭配,饮食平衡了。

    我一看外国人每天吃这么多鱼肉没事,我们中国人吃这么一点就不行,于是就问为什么?后来尽管听到一些解释,但我都觉得道理都不充分。

    一次,我在一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文章,很有启发。进而又看了一些有关的研究文章,明白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多吃肉的道理。现归纳如下,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

    研究人员指出,食肉动物吃的肉类食品营养丰富,且容易腐烂,所以像老虎、狮子、狼那样的食肉动物的肠子又短又直,没有许多绉折。肉是浓缩性食物,因营养足够不需要很长的肠子去慢慢消化吸收,肠短又可以把因肉类腐烂而产生的毒素尽快排泄出去;而食素的牛、羊、兔等,素食中的植物蛋白与动物和人体中的蛋白质有很大的差别,纤维又很多,难于吸收,所以负责摄取食物营养的肠子必须较长才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研究发现,兔子身长为0.4米,肠子长8米,肠子是身长的20倍;山羊为22倍。而老虎,身长为1.3米,肠子只有5.4米,肠子是身长的4倍;狼仅为3.5倍。食草动物肠子的相对长度比食肉动物的肠子长了很多倍。看来这是生存条件的不同和吃食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了肠子长短的差异。

    千百年来,由于东、西方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生存条件的不同,决定了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大不相同。人类与动物一样,肠子的长度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身高1.8米左右的身材,其肠子的长度大约是5.4米,肠长倍数为3;而以素食为主的亚洲人,身高1.7米左右的人,其肠子的长度大约为8.5米,肠长倍数为5,差距的确很大。

    我们中国人如果改成以吃肉食为主,那么我们那比西方人长那么长的肠子就会充分吸收肉食中的营养,使我们人体营养过剩,而且又不能像西方人那样把肉食在体内腐烂产生的毒素尽快排泄出去,这样必然的结果是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赶吃西餐的时髦,也不能轻易听信西方营养学家的所谓科学理论,我们应该管住自己,教育小孩,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种,不要轻易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否则我们会得到严厉的惩罚的。最近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如今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在模仿西方生活方式,如饮食中饱和脂肪与高热量物质比重不断增加……,这增大了癌症发病的风险。

    不仅如此,研究表明饮食的习惯和肠子的长短也决定了人和动物的秉性差异。

    大家知道,食肉动物追捕的食物那是会跑会跳的,因次在捕猎动物时必须即时兴奋,精力与体力充沛,不能进行过多的思考与理性分析,要有冒险精神,而且要手段残忍;而对食草动物来说,植物是不会逃跑的,可以来得及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分析是否安全,因此养成了不慌不忙,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因此在哺乳动物之中,以草为生的动物,如牛、羊、兔等,总是显得温顺善良,而以肉食为生的虎、狮、狼,它们的性情几乎都凶残暴戾。

    这种因食性的不同而产生的性格上的差异,人类也是一样的。肠子长的民族,一般性格温和柔顺、文静而理智,性格保守、中庸,而肠子短的民族性格粗犷、外露张扬,易怒、好斗、进取心强、克制力差、容易走极端等。

    以上的结论,不仅仅是观察和统计的结果而且有科学根据。

    研究表明,肠子要消化吸收动物蛋白质,会分泌出一种叫�去甲肾上腺素�的激素。如果以食肉为主,就会较多地分泌这种激素。由于这种激素能促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剧,使大脑皮层缺少控制情感的能力而变得容易激动。长期下来这就造成了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容易兴奋,有激情,好冒险,敢创新,爱出头和喜欢主宰一切的秉性;而素食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些物质表面看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在肠道里却能吸附体内分解代谢所产生的有害激素,使它们尽快排出体外。另外,蔬菜中的"青汁",它的化学结构同血红素相似,长期饮食这种"青汁",既能降低血压,又能使人精神舒畅,因此长期以素食为主的东方人,也就潜移默化地塑造出温和、文静而理智的秉性,从而形成了强调整体与和谐的东方文化,创造出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系统思想。

    当然,小小的一根肠子并不是决定人类健康和性格的惟一因素,但是如果我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那对中国人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网友评论:肠子一样长,菌群不一样而已
    发表评论人:剑指肠道 [2008-8-2 15:35:58]  
    作为同样的“人种”,白人的肠子并不比我们短。以食肉为主的游牧民族与食素为主的农业民族相比,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本来就要高得多。两类民族的主要差异在于肠道菌群的结构。吃肉太多,会增加变形菌纲的细菌的数量,这些细菌的细胞壁有一种成份叫脂多糖,是所谓的“内毒素”,进入人体后可以刺激免疫系统,让人发炎,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上火”。长期吃素的人,突然开始大量吃肉,就会把自己吃上火。如果长此以往,大量的炎性因子,例如TNFa的长期增加,可以让胰岛素的受体磷酸化而失去活性,于是,就出现胰岛素抵抗,最后成为糖尿病;内毒素和炎性因子还可以使血管壁受损,出现胆固醇的堆积,最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进而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大量吃肉的另一个后果是来不及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大肠,被肠道菌发酵成胺、氨、酚等物质,不仅臭气难闻而且有毒,有致突变作用。吃肉多的人容易排臭气,肠道黏膜细胞容易突变,是结肠癌的高发人群也是这个道理。
    西方民族长期吃肉,其基因型也开始能够适应吃肉带来的这些后果。例如,内毒素的受体TLR4在部分西方白人中有突变,从而对内毒素不敏感。这些人尽管吃肉多,体内内毒素产生也多,但因为受体突变,不会导致发炎,因而可以免除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在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亚洲和非洲民族中是没有这样的适应性突变的,因此,我们的身体更容易遭受动物性食品带来的不良后果。
    

 

    本文来源: 科学网青水洋教授的博客

    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8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