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一早到会所,就发现临时的“办公桌”(老会所只剩下全日班孩子们必须的一些用品,其他都搬新会所了。全日班的孩子要晚些时候再搬过去)上放了一张写满了字的复印纸。一问柏灵(负责全日班的老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柏灵妈妈”),柏灵乐不可支,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原来,4岁半的嘉佑对着柏灵吐了一口口水。尽管孩子这种行为不见得有恶意,并且,很有可能有他背后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会所规定,遇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一定要去引导的。让孩子们成为小淑女小绅士,也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之一。
当嘉佑将口水吐到柏灵头上的时候,柏灵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你对着我吐口水,我很生气。请向我道歉。”让孩子理解,他的行为会带给他人什么样的感受,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好处。必要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引导孩子学会道歉,也是帮助他们试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一些行为产生的后果采取补救措施的一种练习。不过,嘉佑坚持不道歉。于是,丽丽把嘉佑悄悄的带到一边,引导他向柏灵道歉。此时,换一个人来说这个事,孩子通常都会比较容易接受。果然,嘉佑想了想,突然说:“我想给柏灵写封信。”
接下来,嘉佑口述,丽丽执笔,给柏灵写了一封信:
“柏灵姐姐:
是因为你把口水吐到我的眼睛里,我才向你吐口水的。
唐嘉佑
2009年12月29日”
难怪小家伙不肯道歉呢,原来是有他的理由的。
看了嘉佑的信,柏灵给他回了一封信:
“我不是故意向你吐口水的,只是向你吹了口气。”
原来,柏灵跟嘉佑玩吹气的游戏的时候,发生了误会。
接下来,又是书信来往:
嘉佑回信:
“哦,那我误会你了,对不起。我还要邀请你去我家做客呢!”
柏灵回信:
“那好吧,我接受你的道歉,并且也和你说声对不起,以后我也会注意保管好我的口水。”
嘉佑回信:
“好的,我回家要给你带一个大大大大的苹果。”
好温馨的结局,把柏灵给美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