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税与美国经济

(2006-01-12 09:30:46)
分类: 右翼帝国的生成

2001年5月26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优势通过了布什政府1.35兆亿的减税案,使布什获得了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胜利。在2000年大选时,民主党就以毋庸置疑的数据阐明: 在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布什的减税方案,旨在把占人口总数1%的巨富养得更肥,进一步加大了已存的贫富差距。布什对此从来无力正面否认。然而,布什还是当选了,而且执政100天出头,便兑现其竞选时的诺言,实现了1981年里根减税之后最大的一次减税,可谓一政治奇迹。
然而仔细审视,这一奇迹也在情理之中。减税无疑会加大贫富差距。但美国公众却对贫富差距的容忍力远远超出其他的发达国家。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家戴维·肯尼迪(David Kennedy)曾讲道,在大萧条时代的纽约,每周末大批劳工被送到体育场去看橄榄球,等比赛结束后,便有人出来对刚过完瘾的观众讲:“对不起,从现在起,大家全被解雇。”试想,一个体育场能容纳数万人之众,而当时的美国家庭,只有当丈夫的有工作。每周有这样的球赛,意味着每周几万家庭断了基本的生活来源。然而,当时却很少有暴乱,美国的穷人温顺得出奇。战后也同样如此。1974年,20%最富的美国家庭的收入占全国个人收入总和的43.1%,而最穷的20%的家庭只占4.4%。到1999年,这些数字拉大到49%和3.6%。但是,伦敦经济学院对同期美国与欧洲的社会不平等进行研究时发现: 日益增大的社会不平等并不影响美国人的幸福感。从1975年到1994年,32%的美国人觉得自己“非常幸福”,56%觉得“幸福”,只有12%觉得“不太幸福”。而从1975年到1992年间,只有26%的欧洲人称自己“非常幸福”,54%“幸福”,而觉得“不太幸福”的人竟有20%之众!若说贫富差距,欧洲比美国小;社会福利也是欧洲比美国好。但美国人觉得他们的社会流动性大,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上爬”,即使贫富差距拉大,也不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而欧洲社会过于凝固,虽然富裕,却总让人感到没精打采。
在减税的问题上之所以赢得如此轻松,正是得益于这样一种美国文化。贫困与财富分配不均是两个概念。只要大家都觉得是在往前走,就不会总想着去瓜分比尔·盖茨的财产。所以,虽然美国公众去年还对减税不甚热心,但经济一放缓,减税便被奉为医治百病的万灵丹: 如不减税,经济就不可能快速恢复,“往前走”的动力就会消失。民主党之所以不敢在这一问题上与布什死拼,就是意识到美国人对经济衰退比对财富分配不平等要敏感得多。
然而,美国经济的问题是什么?减税案是否开对了药方?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美国现在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在还前10年经济过热的债。到2000年为止,大多数25岁以下的美国人竟不相信股市还会跌,因为他们从懂事起就没见过这种事。尽管早有人大呼“经济过热”,但媒体和经济学家的主流意见还是认为: 这一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是IT革命的结果,经济并无过热的危险。然而,正如英国工业联盟前主席阿代尔·特纳(Adair Turner)所指出,美国近年的经济表现已被大大夸大了,其实际水平和欧洲相近。所谓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时间的延长,并非什么技术革命。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IT革命意味着可以直接从网上买东西,能更快地获得信息。但是有一点并未改变: 买了东西是为了用,用不完不可能不停地再买。另外,买东西要花钱,钱对于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不可能无穷无尽。2000年在经济增长的顶峰时期,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消费就普遍超支,欠信用卡(又一美式消费革命)公司和银行的债越来越多。企业在超前购买力的刺激下,投资过度,结果造成股市的崩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总编朱克曼(Mortimer Zuckerman)算了一笔账: 如果美国的消费者从去年的超前消费回到传统的储蓄方式上来,即将5%可自由支配的开支存入银行,那么就等于把3500亿美元,也就是3.5%的GDP从美国经济中拿掉。这将意味着GDP下跌1.5%。若再加上股市的崩溃,足以将美国推入“二战”后最严重最长的经济衰退。
如果你的亲友因超前消费而负债累累,你将如何劝他呢?常识告诉我们,你应劝他少花些钱。然而,从联邦储备银行不停地减息到布什的大减税,美国政府对消费者的劝告是: 接着花钱,千万别停!事实上,尽管4月份美国的工业产值下跌了0.3%,零售额却足足上涨了0.8%。消费者的信心在5月有强劲的反弹。从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的情景是: 一对夫妇刚刚双双失业,却决定贷款买新房,理由是两人都有大学生文凭在手,对未来有信心。媒体也跟着大呼: 现在信心就是一切!
然而,当你看到负债累累的亲友还在大手大脚地花钱时,你还会对他有信心吗?你还敢借钱给他吗?这正是美国经济最大的隐忧。两位MIT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和索洛(Robert Solow)在两个月前就警告说: 在过去10年,美国的花费多于所得,很大程度是靠外贸赤字度日。2000年末,超过收入的超前消费已达到GDP的4%,而且还在上升。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只有两个方式维持超前消费: 一是借债,一是变卖家产,而债主和买主自然都是外人。美国如负债过重,外国的债主就不再愿借钱,而且由于担心负债者的货币贬值,人们会抛售美元,变卖在美国的资产。结果是美元贬值,进口货的价格扶摇直上,触发急剧的通货膨胀,迫使联邦储备银行提高利率,进而导致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布什的减税,无异于在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下塞给消费者一笔意外之财,鼓励他们接着不停地花,回避IT经济泡沫破灭的阵痛。而美国现在需要的正好相反: 是应适度降低消费,并通过扩大出口来维持生产率,最终消灭外贸赤字。
在克林顿之前,无视财政纪律而乱兴社会福利一直被视为民主党的作风。克林顿上台后,严守财政纪律,对共和党人格林斯(Greenspan)言听计从。而一向以严守财政铁律相标榜的共和党人,却不顾财政纪律大减税。减税固然是共和党的老招牌,一些民主党人指出: 减税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公共开支。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已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民主党的大旗。在财政纪律的问题上,共和与民主两党的立场有了一个大调位。这对未来两党政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2001年6月19日
减税与美国经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