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PI屡创新高,控通胀需使三招

(2010-11-25 11:10:56)
标签:

财经

CPI屡创新高,控通胀需使三招


  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扩大了0.1个百分点。

   这是在上个月CPI达到3.6%以后又出现了同比和环比涨幅上升的现象;这是CPI涨幅创出今年以来以及24个月以来的新高位。4.4 %,高出年内控制目标和国际通胀警戒线3%的1.4个百分点,高出一年期居民储蓄利率2.5%的1.9  个百分点,即负利率为1.9%。4.4%,大大出乎市场预料10月份CPI上涨4%的高位。说明我国已经进入通胀加速通道。也充分说明央行10日突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及时性和必要性。然而,10月份4.4%的通胀率说明仅提高准备金率还不能勒住通胀这匹野马,需要考虑再次提高利率。

   从物价上涨结构来看,翘尾因素是1.4%,比上个月还多了0.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是3.0个百分点,占68%,仍然是这次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这说明城市居民生活负担正在急剧加大。然而,从目前国际国内情况分析,未来中国物价走势不容乐观,持续高位在意料之中,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发生恶性通胀。

   主要原因是国外农产品涨价以及大宗商品涨价对国内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部分国家干旱,粮食减产,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产生了影响。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在三季度以后国外的流动性进一步推升了价格。国内自然灾害,仍然是多发、重发,10月份海南还在发洪灾,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这些地区对今年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流动性泛滥是主要祸首。从国际形势看,受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正在大幅上涨,农副产品价格直线罕见走高,已经开始传导到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胀正在加剧,对物价冲击是意料之中和不可避免的。未来一定时期物价继续走高已成定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货币泛滥的担心。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宽松增长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国内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据悉,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这是通胀的总根源。加之,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印美钞6000亿美元造成的国际热钱正在汹涌进入中国。内外巨额流动性交汇在一起,对物价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根据上述因素判断,11月份、12月份中国物价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恶性通胀发生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应对通胀最为主要的是货币政策工具,必须采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多管齐下的措施。加息只是把市场过剩流动性吸收到金融机构的笼子里,只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才能把吸收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冻结到央行。这种利率和准备金率并用的做法是抑制通胀的最好手段。10月CPI已经突破4.4%,建议今年再次提高存贷款利率。

    加息一个负面影响是,可能促使热钱快速进入中国内地,这个因素需要切实加以应对。加息使得人民币附加价值增高,使得国内与国外利差被拉大,加之西方国家采取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等货币无法在欧美趋利,这些热钱肯定会跑到货币升值的亚洲特别是人民币正在快速升值的中国。应对措施是现成的。适度采取干预外汇市场和人民币走势的做法。强力加强结汇管理,查处非法资金进入中国境内,堵住热钱进入中国的通道。

   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强力遏制热钱进入中国,是当前应对通胀的有效三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