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ba科比湖人体育 |
分类: NBA |
[按:8月23日是科比31岁生日,没什么好纪念的,总决赛期间我在美国采访的一些科比的文章没有在此贴过,在此补贴一下权作留念。]
“我太想赢了,没有别的,我真的只是太想赢球了。我把一切都投入到比赛中,激情就会喷涌而出。”
在总决赛上,如果不是打比赛或者训练,想见到科比很难,想见到科比笑一笑更难。
你见不到科比因为他是科比,除非看他打球,或者听到在赛后记者会上说话,否则别想看到他。而你看不到他露出笑容,是因为比赛刚刚只打了一场,湖人队只胜了一场。
从打完比赛到现在,两天了,只见过科比笑了一次。
那是在第一战刚刚结束后,科比西装革履参加记者会。从头到尾他都紧绷着脸,和奥多姆、加索尔的轻松表情截然相反。仿佛这一战输球的是湖人,他自己不是得40分,而是只得4分。听记者发问时,科比总是紧抿着嘴,咬着牙,有时候咬着下嘴唇翘着下巴,好像马上就要和记者打起来。
在丹佛打客场时,科比就说过,为了赢球,他连觉都睡不着。是不是因为太过专注,他根本想不起来笑一笑?
“差不多是这样,”科比很严肃地回答,然后,他突然扯到自己的小孩,“我现在的样子……我几个孩子在家里就管我叫七个小矮人里面的‘怨气鬼’,我在家一直这样,挑三拣四的,牢骚很多。”
说到这里,科比难为情地笑了一下。赢了球,他就笑过这一次,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有再展笑容。“怨气鬼”这个绰号让他笑了。在《白雪公主》里面,七个小矮人有七个名字,“开心果”、“瞌睡虫”、“糊涂蛋”、“喷嚏王”……都很可爱,惟独“怨气鬼”一天到晚都跟人抬杠,谁说什么他总是说“不”。
科比这一笑,大家跟着笑。见到科比笑太难啦,连提问都怕得罪他。于是有记者大着胆子,有点讨好地说:“差不多一个星期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你笑吧?”
科比的笑容一闪而过,早就晴转阴,恢复严肃。他没好气地说:“也许吧。”这里中文用了三个字,科比的英文只有一个词——“probably”。
[孤注一掷,只想赢球]
就这样,科比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湖人队赢球,那是湖人赢球,大家高兴,那是别人高兴。他只想得总冠军,一城一池不在眼中。他几乎不在更衣室露面,比赛前换球衣,他直接在里间换好,从别的门进通道。比赛结束回更衣室,通道拦着谁都不让进,记者们排着长队进更衣室,他早就不见人影。平常比赛,科比就这样,总决赛来了记者一千八百多,科比更这样。
也许是几年前科罗拉多事件他被伤着了,也许是两年前他要求离队被洛杉矶记者伤着了,也许是今年前两轮湖人不顺,他感到紧迫,没有必要再和记者多话。无论是赛后的记者会,第二天训练后的记者会,第三天训练后的记者会,科比都是三言两语,除非让他说队友的好话,否则最多不超过三句。所以,科比出来,同样是10分钟,问他的问题特别多,通常有十五六个,不是大家问得多,而是他的话太少,经常一个字词就打发了。
赛后第二天,有记者拿“怨气鬼”的说法去问杰克逊,“禅师”替他打圆场说:“他一直这样,话不多,全神贯注。我认为,这次季后赛我们经过两个阶段,我一直在想办法替球队减压,我们赢球了,应该把压力去掉,可是又总是出现精力不集中的问题。我认为他(科比)是真正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季后赛,为了保持动力,他以身作则也是应该的。”
科比显然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和首战告捷的气氛格格不入,第二天他解释说:“我只是太想赢了,上两次我们打进总决赛,都功亏一篑,这次我们决不能错过。”
太想赢了,这个“赢”字不是单指这一场比赛,而是总冠军,那座金色的奖杯。就像他在广告里说的那样:“如果我想赢,如果我真的想赢……”
他出来见记者,显然精心打扮过,深褐色的西装里面,是一条金色的领带。
[独孤之路,堪比乔丹]
在湖人队,科比是“孤独”的,“孤独”得有点像第二次复出以后到华盛顿打球的乔丹。
乔丹“孤独”,是因为他名气太大,年龄也太大,根本就和那些年轻球员说不到一起。科比“孤独”,那是因为什么呢?论年龄,费舍尔比他大,论资历,费舍尔也有三枚戒指,而且决不是混来的。惟一的解释,只有他内心的动力和别人不一样。在湖人队,没有人像科比这样,如果失败必须担负比别人多得多的责任。所以,即使到场上,他的感觉也是说来就来,一旦感觉到了,他像一个人在打球,没有队友,也没有对手。
首战第一节,科比“只”得6分,6分不算多,是因为他出手9次只中3球。但再看第二节和第三节的科比,面对身强力壮但移动稍慢的皮特鲁斯,科比突然决定用跳投“杀人”。第二节他用一记突破将比分超出,34比33领先,大范立刻叫停,他意识到科比要攻击了,立刻布置封锁三秒区。但不停还好,这一暂停,引发了科比的“跳投风暴”:跳投2分,再跳投再2分,妙传费舍尔投中3分,然后皮特鲁斯手封到脸上,还是跳投,还是2分。他的跳投在第二节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命中四个,妙传费舍尔、奥多姆和加索尔,最后,他用“一条龙”上篮结束第二节,单节12分。
“他们给我机会跳投,他们往后退,给我跳投机会,我决不会放过,”科比说。
大量的挡拆、低位转身让科比轻松完成跳投。他投进一个,就呲一次牙,要不就紧咬下巴,那神情,多像当年的乔丹!第二天,有人拿科比的神情和乔丹吐舌头相比较,去问资格最老的费舍尔,他不上当,因为乔丹和科比没法直接比较,说谁更强都会得罪人。费舍尔说:“我没法比,他们都是一年接着一年进总决赛,而且都是史上最牛的比赛。只能说(科比的表情)快赶上(乔丹),像他昨天那样打法。不过,我可不知道怎样比较这两个人。”
科比的“跳投风暴”在第三节越刮越猛,下半场开始背对篮筐转身连打科特尼·李两球,魔术换上皮特鲁斯,他又两次“打三分”。他像和训练师在做跳投练习,打到得心应手之际,一个挡拆面对高大的“魔兽”霍华德,又是2分。第三节,他得了18分。如果不是因为在垃圾时间里“魔兽”一直不下场,科比不会回来,第四节完全可以不打。还剩不到8分钟,湖人领先着25分,科比回来了,这一回来不要紧,垃圾时间里科比的跳投感觉没了,5投1中只得了4分。这5投1中让科比命中率由52%变成47%,但他的40分创下总决赛个人新高。
第二天还有人问这40分的事,奥多姆莞尔一笑说:“他是拿81分的人,这算什么呢?”
[往事如烟,不要再提]
虽然总决赛职业新高也是新高,但81分都得过,只是比较性质不同,40分算什么呢?
科比讨厌记者过分渲染自己的个人表现,但他也讨厌总是拿去年总决赛和现在比,那是他最不堪揭的一块伤疤。
打败魔术队后第二天,大家平静下来,于是拿去年的湖人和今年比较,有记者说,去年湖人队有些球员进了总决赛就高兴得不得了,他还特地加一句“我倒是认为你们是真想赢总冠军的”,以免科比生气。谁知道即使加这一句,科比也不高兴。他绷着脸说:“我很难想起来去年他们是什么状态,对我来说,他们似乎很专注,我们只是被打败了,就那么简单。”
同样的问题,可以变成各种其他形势再拿出来。那位记者巧妙地说:“大家都猜你今年这么拼命,是想证明给勒布朗(詹姆斯)看,你依然是联盟顶尖,还有人说你是想证明没有沙克(奥尼尔)也能夺冠,你自己想过没有?”
“根本没有,”一句话,三个词,科比就给打发了。
“那么,一年前你们输第一场时,皮尔斯中途坐轮椅离场了,你还记得那情形吗?”
“记得什么?”科比的眼睛已经要冒火,就像他准备对科特尼·李或者皮特鲁斯跳投。
“你们当时心情轻松,似乎信心百倍,好像下一场一定拿回来,但结果并非那样,你记得吗?”这样的问题,已经充满攻击性。
科比盯着他,回答只有两个字母:“No。”
“那你记得什么?”
“什么都记不得了。”
科比的脸,因此永远乌云密布。
更多篮球精彩内容,请看周一周四《篮球先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