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监管尺度问题,建立在不允许金融机构破产,也就是不可以形成系统性风险,就必然会丧失金融市场的效率。如果,央行不能忍受任何一家城商行倒闭,这个游戏还怎么玩呢?因此,面对同业问题,监管层采取的方法,又是粗暴的一刀切,设定个比例就完事了。
不设定比例,遍布全国的小行,真能发展成存款都不用搞了,有生意就到市场里找同业存单,一旦出事,流动性管理拉稀了,就立马歇菜。设定比例,这就好比是大姑娘、小媳妇,一律都穿一个标准的服装,结果显而易见,又要搞出新的问题。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是老毛病了。三分之一、25%,这就像是强迫每一个大姑娘穿的鞋子、衣服尺码一样,不得已而为之罢了。如果,永恒的如此处理问题,那还扯什么走向世界,别搞笑了。
类似像余额宝之类的银行系统之外的货币基金,其威胁力是显而易见的。银行,搞好信用经济,放好贷款,控制好风险,收存款这种事情,交给效率更高的机构去做不行么?我相信,未来还是会变革的。这个道理,就像是手机支付,不是你想阻止就一定能阻止的,这是科技发展必然结果。银行的优势,就在于资本金雄厚,管理信用资产风险能力强,而不在收款上。在收款问题上,阿里、腾讯躺着做都比银行更强大。
终上所述,监管层关于同业问题的监管,注定只能是阶段性的,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对于银行来说,做好资产、风控、技术研发,才是最重要的。时代,是必然会前行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