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科学范畴内的东西方文化,皓首穷经并不意味着有多大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该相信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不是该相信呢?性善、性恶,喷了千年了,你该信谁?如果,你相信了任何一方,也就意味着后面浩如烟海的思维体系发生变化。比如说,我说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是不科学的,因此,关于中国历史的各种争论很容易进入自强化模式。昨天看到一个历史学家的分析也是这个观点,例如:明史。缺少数据,这个现实问题,就导致明史存在一个大窟窿。通过这个窟窿,你可以参杂进去任何你认为正确的逻辑,会导致争论不休。事实上,意义不大,缺乏无懈可击的逻辑体系。
还是回到人之初这个问题,东西方对此问题的理解,排除掉主观理解,到底用了多少客观的科学手段去探索呢?我反对皓首穷经的去读大量人文主义经典的原因,就在于你很大可能读的都是垃圾。小孩子,到底该相信性善,还是相信性恶呢?你作为成年人,有没有本事把这个简单问题,《三字经》起步问题说清楚呢?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有这个本事。如果,我的孩子问我《三字经》起步就带来的第一个深邃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问题,我肯定要给他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涉及到的大量自然科学知识,至少二、三十年的积累才有机会理解,怎么可能上来就说明白呢?
皓首穷经的读什么呢?拿来主义?经书中说什么都相信?那就是太天真。
你,真的能读懂三字经么?第一句,你有把握搞清楚真伪么?
东西方典籍,有大量类似问题充斥在文章中,囫囵吞枣的读下去,毫无意义。关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争论,哈耶克写了一本书,你怎么看?科学怎么看?哈耶克算老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