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若干问题

标签:
教育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
教材研究:在基因工程中,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学生经常会问若干问题,查找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问题一:浙科版教材中提到了“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如何理解“同一种”?
答:由于浙科版教材没有提到“酶切平末端”这种情况,试题中又做到“同尾酶”,确实很难解释“同一种”,也有老师说“同一种”应该是“同种”。我的理解是“同一种酶”指的是酶切后,都有相同粘性末端的酶,是和酶切后“平末端”的酶种类不一样。当然,教材中没有出现“平末端”,是不是称为“同尾酶更好一些”?
问题二:为什么细菌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剪切自己的DNA?在细菌等微生物内有什么作用?
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材中说,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来自于细菌等微生物。
可以从进化的角度去看,因为细菌等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防御机制,可以降解外源的DNA,同时也说明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细菌等微生物内的作用。自己的DNA分子或许不存在相应的切割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所识别的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将其切开。
前一篇:关于同功酶-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