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胞质遗传和母系遗传的关系

(2014-04-07 08:33:13)
标签:

细胞质遗传

母系遗传

教育

分类: 疑难问题的解决

细胞质遗传和母系遗传的关系

学习后感:今天看了《中学生物教学》2014年第3期,江苏昆山中学赵姬老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四个误区一文,其中之一我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即误认为细胞质遗传等同于母系遗传,其实不然,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遗传物质DNA位于细胞质中线粒体或叶绿体上。遗传规律不遵循孟德尔及摩尔根遗传定律,杂交后代不具有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母系遗传,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是指核外染色体所控制的遗传现象。

二、细胞质遗传和母系遗传的关系

1.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记得以前使用2002年版人教版全一册选修本时,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不同于细胞核遗传的一个主要特点,还以为是母系遗传等同于细胞质遗传。

查找资料,梁红主编《遗传学》(2012年第二版)P136,“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和细胞质间有严格的界限,核外基因随母本细胞质的传递,因此真核生物的母系遗传也就是细胞质遗传。”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员西村芳树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精子的线粒体DNA在受精后不久分解,导致线粒体DNA只通过母系遗传。科学家此前认为,可能是因为精子的个头比卵子小得多,线粒体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导致来自母体的线粒体DNA在遗传中占绝对优势。而西村芳树等人猜测,精子的线粒体DNA容易受紧张情绪的影响而遭到损伤,为了不把质量差的基因遗传给后代,精子的线粒体DNA就自行毁灭了。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用色素给青鳉的精子线粒体DNA染色后进行观察。精子进入成熟阶段,这些线粒体DNA只剩下原来数量的五分之一,而受精后几乎全部消失了。研究人员使用特殊装置将受精后的精子重新取出观察,发现精子的线粒体完好无损,而线粒体里的DNA在受精后1小时左右就分解消失了。

2.母系遗传不能代表细胞质遗传的全部内容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对细胞质遗传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科学家们己揭示出了生物细胞质DNA遗传的新规律和新现象,在细胞质遗传方面表现为单亲的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多种形式,大大丰富和逐步完善了细胞质遗传研究的内容。

    据研究表明,在所有高等真核生物中,线粒体DNA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包括人类、其他哺乳类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及高等植物等。但也发现,老鼠、衣藻、被子植物中的月见草、大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甘蓝型油菜、北美红杉等生物体中线粒体DNA是父系遗传的。而对植物叶绿体DNA的研究发现,在被子植物中,大多数植物表现为母系遗传特征,而其中20%的物种中存在着双亲遗传的现象,紫花苜蓿、胡萝卜等植物表现为典型的父系遗传特征。与被子植物相比,大多数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表现为父系遗传特征。

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