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绿茶明前茶径山寺径山茶斗茶 |
分类: 说茶 |
吃完早餐来一杯径山茶,舒坦。径山在杭州余杭区,唐代山顶建寺为径山寺,是韦陀的道场。收门票的老人说,韦陀白天在天目山上班,晚上会径山寺休息,因此进了山门见到的是韦陀的塑像。径山产径山茶与龙井齐名。宋朝时寺内的斗茶仪式被日本僧人带回国,演变成今日的日本茶道。径山茶口感清醇,鲜爽回甘。
径山山脚入口处
天下名山僧占多。江南四百八十寺,多是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径山寺也不例外。寻寺访茶的山路蜿蜒崎岖,路边竹林茂盛,零星可见茶树繁茂,圆笼青翠。车行40分钟才到山寺脚下,很是感叹古人的意志力。不借助现代交通工具上山,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体力活呀!也许正是始于足下的千里之行,丰富了人生阅历。茶园。径山茶又叫作径山毛峰茶,产于浙江省余杭县西北的径山。这里岭峰高处多雾,峰谷山坡多为黄、红壤,土质肥沃,结构疏松,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茶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特别是径山主峰凌霄峰(海拔近1000米)所产,质量尤佳。1979年径山香茗被浙江省列为省名茶之一;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获优质产品金杯奖。


山坡上的茶园

径山寺大殿。宋朝文学家苏轼任客居杭州期间,曾到径山寺小住。径山寺位于余杭市径山而得名,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一所著名的寺院。径山寺的名气不仅仅是受到唐、宋两代朝廷的敕封,中国佛教界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在径山寺发生的,就是苏轼提出,径山寺开始实行的寺院住持“十方选贤制”。寺中住持不一定要本寺的和尚担任,只要是有德性的高僧,无论来自寺内寺外均可担任。当寺院住持不称职时,可以罢免。这种形式在那个年代讲是一个很民主、很科学的方法了,方式比较平和,也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寺院领导者。
客堂的执事接受我们的采访,介绍径山寺、径山茶。径山寺之名还有一个方面,和茶有关系。径山是天目山的东北高峰,古木参天,溪水潺潺,山峦秀丽,所产之茶称为“径山毛峰”,茶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可谓山明、水秀、茶佳。山中的径山寺僧众颇爱茶饮,而且每逢寺中重大事情之时,便在寺内举行茶宴,饮茶论佛,并逐渐将茶宴演化成一套程序比较固定的模式,内容有献茗、闻香、观色、品味、论茶、交谈等程序,后人称其为径山茶宴。宋朝的时候,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求学取经,拜径山寺虚堂禅师为师。学成回国,把径山寺茶宴的仪式和用具带回日本,日本的茶道由此诞生,现在日本茶道中使用的茶碗就叫“天目茶碗”。
等待炒制的茶

接受采访的小老板。戴眼镜的年轻人是衢州人,在杭州当兵。服役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径山的一个姑娘,退役后结婚和岳父一起经营起岳家的茶叶生意。这个季节是他最忙的时候,要收茶、做茶、卖茶,还要接待上海、杭州、湖州等地来度假的客人。他家是径山第一个有自己注册商标的茶农,经营茶叶买卖的同时,还有自家的茶楼和农家乐,每年都要接待不少周边城市来的客人。不过他对我们说,吃饭还是不要在他家吃,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家土鸡煲,很多客人都喜欢那里的饭菜。
前一篇:春天,在南京的菜场里
后一篇:饵块——《吃货2》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