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有没有国花是伪问题?

标签:
国花牡丹伪问题两会杂谈 |
分类: 百姓时评 |
http://www.antian.cn/image/photo/peony/peony_h_7.JPG
(图片引自国画家安田摄影作品)
青州市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果然不失前约,在两会召开之时,提出了将牡丹花确立为国花的提案。该提案在新浪博客公布后,引发热议。但我觉得,有没有国花其实是个伪问题。
其一,为什么非要有国花?
宗立成委员的提案,第一句话就错了:“中国十三亿人口,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可谓泱泱大国,岂能没有国花。”事实是,中国没有国花,照样拥有了五千年文明史啊,瞧这句话什么逻辑!
国花是个什么东东?“以自己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这种花被称为国花。”这是《辞海》对国花的定义。
要国花干什么?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国旗、国徽、国歌,那是现代国家必不可少的,对外交往的各个方面都要用,而且对于培养公民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
其二,中国并非没有国花。
说中国没有国花,似乎已成定论,如果从现行法律层面来看,这的确是事实。
但从历史看,清朝时慈禧懿旨,将牡丹正式定为国花,1929年国民政府曾确定梅花为国花,也不能完全说中国没有国花——世界上那个国家没有经历过政权更迭?又有那个国家每次政权更迭都要重新确立国花?
如果从世界各国的国花确定方式看,说中国没有国花,更是没有道理。因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是由政府根据本国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大多数人民的意愿,把某种最美丽或与本国、本民族有特殊情感的植物定为国花,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大多数国家的国花是由约定俗成或者是由传说和民间故事演变所定的。换句话说,法律的国花,我们也许没有,文化的国花,我们并非没有。牡丹象征富贵,梅兰竹菊象征高洁,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心理认知。
其三,中国不需要将国花法定。
从各国国花产生的历史看,国花其实发轫于小国,小国容易产生共同的花文化认同心理,然后才被各国认可。中国幅员广大,气候差异悬殊,花卉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标志性的花卉,中原的牡丹,江南的梅花,华南的木棉,还有一些地方的杜鹃、山茶、玫瑰、荷花、菊花、玉兰、水仙等等,并且与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但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还没有一种全国东西南北都能够生长很好,被全国各族人民都广泛认同的花卉,包括呼声最高的牡丹和梅花。
近年来,关于国花的评选主要有四种意见:一部分人主张单一国花,其中又分为拥梅花和拥牡丹两派;一部分人则提出了“一国两花”的构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还有人主张“一国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还有人从奥运吉祥物得到灵感,主张“一主四辅”五种花同为国花——牡丹为主国花,兰(春)、荷(夏)、菊(秋)、梅(冬)为“中国四季名花”。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怎么能够评选出法律意义上的国花呢?如果推选国花徒然造成社会争议,甚至造成政治纷争(有人就提出梅花是“中华民国”国花的问题),又有什么意义?推选出国花后,全国大一统起来?“罢黜百花,独尊国花”?各地的市花、省花、区花怎么办?
中国不需要将国花法定,或者说国花法定化的时机还不成熟。
由此联想到前几年国鸟的评选,一俟提出,立即引起广泛争议,最终麻雀在网民评选中拔得头筹,成了一场闹剧。还有,就是“国山”的评选议案,想独尊泰山,结果也无果而终。我想,国花的评选,结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当前,我国面临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期待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加迫切的事情上来。
点这里,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