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沙漠公路难见沙漠景观”是真的吗?
“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的防护林越来越茂密了,游客穿越沙漠公路时,看不到壮丽的沙漠景观,是否考虑留出一两处绿化空白区域让游客观赏?”12月20日,在新疆生态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上,几位专家听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周宏伟博士的学术报告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据《新疆经济报》12月21日报道)
但我却质疑这条新闻的真实性。
初读,深感欣慰。因为塔克拉玛干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流动沙漠不同于固定或半固定沙漠,沙丘会随着大风迁移,一场沙尘暴过后,房屋或者道路就有可能被掩埋。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保护沙漠公路长久运行、不受风沙侵害的功臣,就是陪伴公路的防护林。路两边长436公里、宽70余米的防护林是塔里木油田联合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研究,利用地下苦咸水培植出的。
但是,说通过滴灌技术生长起来的幼小柽柳、沙拐枣、梭梭遮挡住了沙漠公路上游人的视线,却不属实。
今年10月底,笔者有幸穿越沙漠公路,目睹了沙漠风光。公路两旁的沙生植物,大多不足1米高,顽强地连成长龙,虽然有效阻挡了沙漠的侵袭,却阻挡不了乘车人的视线。特别是沙漠公路伴随着沙丘上下起伏,人们透过车窗望出去,如果说广袤、雄浑的沙漠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低矮的沙生植物只是这幅画卷的卷轴而已。请看我当时拍的照片,除了图一外,其余几张都在行进的车上拍摄的,所以近处有些虚。
笔者认为,沙漠公路防护林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不容否认。但专家对此应冷静严谨,用不着对学术报告做夸张吹捧。这样做,只会使专家的形象受损,也无助于提升沙漠公路的形象。记者采写新闻的时候,最好核实一下实际情形。
图一
加载中,请稍候......